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

【方歌】

葶苈大枣泻肺汤,痰涎壅肺最堪尝,

喘不得卧病势急,取效如鼓应桴响。

【方源】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组成】 葶苈子15克(或10~15克),大枣15克(或10枚)。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 泻肺行水,降气平喘。

【主治】 痰涎壅盛,咳喘胸满不得卧,或心悸,面目浮肿,苔腻,脉弦滑。

【方义方解】 方中葶苈子味苦,其性剽悍,能泻肺中之水气,逐痰开闭;大枣味甘,其性缓和,能守护中州,益气健脾。二药一急一缓,一攻一补,甘苦化合,相须相成,制方之巧者也。诸病危急阶段往往出现邪实气闭、痰涎壅盛的肺实证,表现为咳逆上气,喘鸣壅塞,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周身浮肿,或胸腹积水等。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及时采用本方,泻其肺实,常可使病情转急为缓,转危为安。药仅二味,其效不同凡响,乃经方中之精华。清代喻嘉言云:“此治肺痈吃紧之方也。肺中生痈,不泻其肺,更欲何待?恐日久痈脓未成,当急以泻肺之法夺之,亦必其人表证尽入于里,因势利导,乃可为功。”指明了使用该方的恰当时机。

【运用】

1.辨证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痰涎壅盛。临床应用以痰涎壅肺、咳喘胸满、气急浮肿、苔腻脉滑为其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加黄芩、黄连、桑白皮;咳痰稀白,形寒肢冷,与苓桂术甘同用;胸痛明显,加丹参、赤芍、延胡索;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加甘遂末吞服,或加用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厚朴、杏仁;体弱正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

3.现代运用 可用于肺脓疡、哮喘病、上呼吸道感染、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胸膜炎、液气胸、急性肺水肿、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包积液、肥厚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中毒性肺炎、败血症等病症。

4.注意事项 本方不宜久服,应中病即止。

【方论精粹】

1.张璐《张氏医通》:“肺痈已成,吐如米粥,浊垢壅遏清气之道,所以喘不得卧,鼻塞不闻香臭,故用葶苈破水泻肺,大枣固脾通津,乃泻肺而不伤脾之法,保全母气,以为向后复长肺叶之根本。然肺胃素虚者,葶苈亦难轻试,不可不慎。”

2.唐宗海《金匮要略浅注补正》:“此言肺痈始萌,在将成未成之初,邪气尽壅于肺,喘不得卧,以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乘其未集而击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