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丸
【方歌】
浊痰上气坐难眠,痈势将成壅又坚,
皂角蜜丸调饮下,绸缪需在雨之前。
【方源】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组成】 皂荚112克(刮去皮,酥炙)。
【用法】 上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3丸,日三夜一服。
【功用】 祛痰止咳。
【主治】 咳逆上气,时时吐浊痰,但坐不得卧,苔白,脉滑。
【方义方解】 方中皂荚气轻宣散,通利气道,止咳平喘,除胶结顽痰。蜜、大枣,补益肺气,制约皂荚之峻性、毒性。
【运用】
1.辨证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痰浊壅肺、肺气上逆的病症。临床应用以痰浊壅肺引起的咳逆上气、时时吐浊痰为其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痰壅盛者,加半夏、细辛以温肺燥湿化痰;若气喘明显者,加紫苏子、葶苈子以降肺止逆。
3.现代运用 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肺源性心脏病、癫痫等病症。
4.注意事项 服用本方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呕吐及腹泻,临床应予注意。孕妇、气虚阴亏及有咯血倾向者,均不宜应用。
【方论精粹】
吴谦等《医宗金鉴》:“魏荔彤曰: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则较重于喉中水鸡声音矣。声滞者,挟外感之因,唾浊则内伤之故,但坐不得卧,而肺痈之证将成矣。是上焦有热,痰血包裹,结聚成患,不可不急为宣通其结聚,而后可津液徐生,枯干获润也,皂荚丸主之。皂荚祛风理痹,正为其有除瘀涤垢之能也。咳逆上气,时时唾浊,胸膈恶臭之痰血已结,可不急为涤荡,使之湔洗不留乎?如今用皂荚澡浴以除垢腻,即此理也。用丸俾徐徐润化,自上而下,而上部方清,若用汤直泻无余,不能治上部之胶凝矣,古人立法诚善哉。此为预治肺痈将成者主治也。”
皂荚
药材档案
别名:皂角、大皂荚、长皂荚、长皂角。
药材特征:干燥皂荚呈长条形而扁,或稍弯曲,长15~25厘米,宽2~3.5厘米,厚0.8~1.4厘米。表面不平,红褐色或紫红色,被灰白色粉霜,擦去后有光泽,两端略尖,基部有短果柄或果柄断痕,背缝线突起成棱脊状。质坚硬,摇之有声。剖开后浅黄色,内含多数种子。种子扁椭圆形,外皮黄棕色而光滑,质坚。气味辛辣,嗅其粉末则打喷嚏。以肥厚、饱满、质坚者为佳。
性味归经:辛,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