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附子败酱散

【方歌】

肠痈内脓已形成,薏苡附子败酱投,

温阳排脓善消痈,用之临床效堪奇。

【方源】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组成】 薏苡仁30克,附子9克,败酱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 温阳排脓消痈。

【主治】 肠痈内脓已成,症见腹皮急、按之濡、压痛不显著、面色苍白、脉细弱。

【方义方解】 方用薏苡仁、败酱草清热消痈排脓,合以附子温阳散滞。综观全方,扶正与祛邪兼用,共奏温阳排脓消痈之功。

【运用】

1.辨证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肠痈内脓已成。临床应用以肠痈腹痛、压痛不明显、面色苍白、脉细弱为其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阑尾炎,一般合大黄牡丹汤;阑尾脓肿,可加桃仁、红花、广木香;慢性盆腔炎,加夏枯草、丹参、赤芍、延胡索、木香;多发性胸腹腔脓疡,加皮尾参、蒲公英、红藤、金银花、皂角刺、黄连等。

3.现代运用 可用于慢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慢性盆腔炎、多发性胸腹腔脓疡以及引产术后脓毒血症、支气管胸膜炎、卵巢恶性肿瘤等病症。

4.注意事项 本方对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见有阳虚证候者,亦为适宜。肠痈腹痛较甚,并有高热、便秘者,忌用。

【方论精粹】

1.周扬俊《金匮玉函经二注》:“血积于内,然后错甲于外,经所言也。肠痈何故亦然耶?痈成于内,血涩而不流也。惟不流,气亦滞,遂使腹皮如肿,按之仍濡。虽其患在肠胃间,究非腹有积聚也。外无热而见数脉者,其为痈脓在里可知矣。然大肠与肺相表里,腑病而或上移于脏,正可虞也。故以保肺而下走者,使不上乘。附子辛散以逐结,败酱苦寒以祛毒而排脓。务令脓化为水,仍从水道而出,将血病解而气亦开,抑何神乎。”

2.尤怡《金匮要略心典》:“薏苡破毒肿,利肠胃为君;败酱一名苦菜,治暴热火疮,排脓破血为臣;附子则假其辛热以行瘀滞之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