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心汤
【方歌】
火热上攻心气伤,清浊二道血洋洋,
大黄二两芩连一,釜下抽薪请细详。
【方源】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组成】 大黄6克,黄连、黄芩各3克。
【用法】 上药三味,以水800毫升,煮取250毫升,顿服之。
【功用】 泻火解毒,燥湿泄热。
【主治】 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外证疮疡,心胸烦闷,大便秘结;湿热黄疸,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脉数实者。
【方义方解】 方中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大黄泻下焦火,三焦实火大便实者,诚为允当。由于三黄之性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对湿热内蕴而发的黄疸,也能主治。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以面红目赤、烦热痞满、尿赤便秘、吐血衄血、口舌生疮、湿热黄疸、疔疮肿毒、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呕吐者,加陈皮、生姜以降逆止呕;若腹痛者,加白芍、延胡索以活血止痛;若出血明显者,加棕榈、生地黄、玄参以清热凉血,收敛止血;若食少者,加山楂、生麦芽以消食和胃等。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上消化道出血、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咯血、鼻衄、齿衄、口腔炎、急性结膜炎、原发性高血压、血卟啉病等。
4.注意事项 凡阳虚失血、脾不统血者,忌用本方。
【方论精粹】
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此为吐衄之神方也。妙在以芩、连之苦寒泄心之邪热,即所以补心之不足;尤妙在大黄之通,止其血,而不使其稍停余瘀,致血瘀后酿成咳嗽虚劳之根。”
黄芩
药材档案
别名:宿肠、腐肠、条芩、子芩、黄金茶根、土金茶根。
药材特征: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
栽培品较细长,多有分枝。表面浅黄棕色,外皮紧贴,纵皱纹较细腻。断面黄色或浅黄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