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风摩散
【方歌】
头风偏痛治何难,附子和盐等份磨,
躯壳病生需外治,马膏桑引亦同科。
【方源】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治大寒犯脑头痛。”
【组成】 大附子1枚(泡),盐各等份。
【用法】 上药共为细末,加水少许,和匀敷患处,温熨尤佳。先用温水洗患处,再用散药摩其患处。
【功用】 散风寒,止疼痛。
【主治】 偏正头风,头痛无时,每遇风寒则痛甚,亦可用于风中经络之口眼歪斜,脉弦。
【方义方解】 肾阳虚而不温煦于上,则头痛,或空痛,或受凉加重;阳虚不能固摄于下,则小便不利;阳虚不能外固,则汗出;或阳虚寒凝腠理,则无汗;阳虚不能温煦于外,则恶寒;阴寒浊气上冲,则目眩;肾阳虚不能温养其府,则腰背冷痛;舌淡,苔薄白,脉沉或迟均为阳虚之征。其治当温肾逐寒,通经止痛。方中附子温肾阳,逐寒气,通经气,止疼痛;盐能走筋脉,通血脉,畅经气,散结气。两药合用,共奏散风寒、止疼痛之功。
【运用】
1.辨证要点 头痛,受凉加重,小便不利,舌淡苔薄白,脉沉或迟为用方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头痛甚者,加桂枝、麻黄、川芎以温阳散寒止痛;若气虚者,加人参、白术以益气补虚等。
3.现代运用 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顽固性头痛等。
4.注意事项 阴虚证,痰热证,湿热证,慎用本方。
【方论精粹】
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此言偏头风之治法也。附子辛热以劫之,盐之咸寒以清之,内服恐助其火,火动而风愈乘其势矣。兹用外摩之法,法捷而无他弊,且躯壳之病,《内经》多用外法,如马膏桑钩及熨法皆是,今人不讲久矣!”
附子
药材档案
别名:五毒、铁花。
药材特征: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7厘米,直径3~5厘米。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成而麻,刺舌。
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厘米,宽0.9~3厘米,厚0.2~0.5厘米。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厘米。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泠,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