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赤石脂丸

乌头赤石脂丸

【方歌】

彻背彻胸痛不休,阳光欲熄实堪忧,

乌头一分五钱附,赤石椒姜一两求。

【方源】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组成】 乌头(炮)7.5克,赤石脂、干姜、蜀椒各14克,附子(炮)7克。

【用法】 上5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服1丸,日3次。临证亦常用煎剂。

【功用】 祛寒温阳,峻逐阴邪。

【主治】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方义方解】 方中乌头散阴寒,逐凝结,通阳气,畅脉络,破寒湿,通心气;附子温达阳气,散寒止痛,和畅经脉;蜀椒温中散寒,除湿化饮,解郁开结,温达阳气;干姜温阳逐寒,温中通脉;赤石脂益心血,敛阴气,防止温热燥化伤阴。

【运用】

1.辨证要点 临床以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四肢厥冷、冷汗自出、脉象沉紧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胸闷者,加桂枝、薤白、枳实以通阳行气化痰;若胸痛者,加五灵脂、蒲黄、丹参以活血化瘀止痛等。

【方论精粹】

1.尤怡《金匮要略心典》:“心背彻痛,阴寒之气偏满阳位,故前后牵引作痛。沈氏云:邪感心包,气应外腧,则心痛彻背;邪袭背腧,气从内走,则背痛彻心。腧脏相通,内外之气相引,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即经所谓寒气之客于背腧之脉,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是也。乌、附、椒、姜同力协济,以振阳气而逐阴邪;取赤石脂者,所以安心气也。”

2.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经曰:‘寒气客于背腧之脉,其腧注于心,故相引而痛也。’乌头、附子、椒、姜振阳气,逐寒邪,赤石脂安心气,填塞厥气横冲之孔道,俾胸背之气各不相犯,其患乃除。”

川乌

药材档案

别名:乌头、草乌、五毒、乌喙、铁花、鹅儿花。

药材特征:本品呈不规则的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厘米,直径1.2~2.5厘米。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