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方歌】
白头方见伤寒歌,二两阿胶甘草和,
产后利成虚已极,而且缓急莫轻过。
【方源】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组成】 白头翁、甘草、阿胶各6克,秦皮、黄连、黄柏各9克。
【用法】 上六味,以水1.4升,煮取500毫升,纳胶令消尽,分三次温服。
【功用】 清热治痢,益气养血。
【主治】 产后痢疾,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脓血,气血不足者。
【方义方解】 方中白头翁清肝热,凉肝血,止下利;阿胶养血补血;秦皮清热止利,调畅气机;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厚肠胃而止利;甘草补益中气。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以腹痛、便脓血、渴欲饮水、面色不荣、舌偏红、苔黄略腻、脉沉弱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腹痛者,加木香、白芍以行气调血;后重者,加薤白、槟榔以行气导滞;便脓血者,加赤芍、当归以凉血理血,止脓血。
3.现代运用 本方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阿米巴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坏死性肠炎、滴虫性肠炎等,还可用于辅助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宫颈切除后引起的大出血、红斑性狼疮等。
4.注意事项 寒湿下利证慎用本方。
【方论精粹】
1.徐彬《金匮要略论注》:“虚极不可无补,但非他味参、术所宜,恶其壅而燥也。亦非苓、泽淡渗可治,恐伤液也。唯甘草之甘凉,清中即所以补中;阿胶之滞润,去风即所以和血。以此治病即以此为大补,方知凡痢者湿热非苦寒不除,故类聚4味之苦寒不为过。若和血安中,只一味甘草及阿胶而有余。治痢好用参、术者,政由未悉此理耳。”
2.周扬俊《金匮玉函经二注》:“伤寒厥阴证下利重者,白头翁汤,四味尽苦寒以治热,苦以坚肠胃。此产后气血两虚,因加阿胶补气血而止利,甘草缓中通血脉。然下利,血沸也,夫人之血行则利自止,甘草尤为要药。此方岂独治产后哉。”
白头翁
药材档案
别名:翁草、野丈人、白头公、犄角花、老翁花、胡王使者。
药材特征:本品呈类圆柱形或圆锥形。稍扭曲,长6~20厘米,直径0.5~2厘米。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纵皱纹或纵沟,皮部易脱落,露出黄色的木部,有的有网状裂纹或裂隙,近根头处常有朽状凹洞。根头部稍膨大,有白色绒毛,有的可见鞘状叶柄残基。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涩。
性味归经: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