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杏仁甘草汤
【方歌】
痺而短气孰堪医,甘一茯三淡泻之,
更有杏仁五十粒,水行气顺不求奇。
【方源】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组成】 茯苓90克,杏仁50个,甘草3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 通阳化饮,宣导气机。
【主治】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湿温,两胫逆冷,胸满头眩重疼,妄言多汗,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
【方义方解】 饮邪阻滞于胸,胸中气机壅滞,则胸痛,胸闷;浊气填塞,气行不利,则短气;饮气逆乱于胸,则似有水饮逆窜胸中;饮邪上逆,则呕吐痰涎,质地清稀;舌淡、苔滑、脉沉或滑均为饮阻胸痹之征。其治当通阳化饮,宣导气机。方中茯苓利水渗湿,涤胸中饮邪,利胸中气机,益气健脾;杏仁肃降通调,降逆下气;甘草补益心气。
【运用】
1.辨证要点 胸痛,胸闷,或似有水饮逆窜胸中,舌淡苔薄滑,脉沉或滑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胸闷者,加薤白、枳实以行气通阳;若胸痛者,加郁金、川芎以活血通阳止痛;若痰阻者,加半夏、陈皮以行气燥湿化痰等。
3.现代运用 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
4.注意事项 虚寒胸痹证,慎用本方。
【方论精粹】
沈明宗《沈注金匮要略》:“此痹胸中之气也,邪气阻塞胸膈,肺气不得往来流利,则胸中气塞短气。方用杏仁通调肺气,以茯苓渗导饮湿下行,甘草和中,俾邪去则痹开而气不短矣。”
苦杏仁
药材档案
别名:杏仁、杏子、北杏、木落子、光北杏、光中杏。
药材特征:本品呈扁心形,长1~1.9厘米,宽0.8~1.5厘米,厚0.5~0.8厘米。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端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深棕色的脉纹。种皮薄,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肠燥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