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桂汤
【方歌】
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
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方源】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组成】 桂枝(去皮)15克,芍药9克,生姜(切)9克,炙甘草6克,大枣(擘)12枚。
【用法】 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
【功用】 温阳祛寒,平冲降逆。
【主治】 太阳病,误用烧针发汗,使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致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者。
【方义方解】 方中桂枝温心阳而暖于肾,降泄肾中寒气上冲,主泄奔豚气;芍药养肝血,填肾精,平肝气,降逆气;生姜散寒气,温阳气,降浊逆;大枣、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心肾。
【运用】
1.辨证要点 临床以阵发性气从少腹上冲心,发作欲死,伴心悸,四肢欠温,舌淡苔白润,脉浮缓或沉迟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咳嗽者,加紫苏子、葶苈子以降气止逆;若腹痛者,加白芍、川楝子以柔肝理气降逆;若恶寒者,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若头晕者,加当归、川芎以补血行血等。
3.现代运用 临床常见的某些心脏病、神经官能症患者,可出现奔豚气,用本方治疗效果满意。还可用于治疗外感、头痛、膈肌痉挛等病证。
4.注意事项 内有郁热证、中焦实热证及热性腹胀气肿者忌用。
【方论精粹】
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桂枝汤乃太阳经药也,奔豚病,少阴肾邪上逆也。用太阳经药治少阴病者,水邪上逆,实由外寒召入,故仍从表治,惟加桂二两,不专御寒,且制肾气,又药味重则达下。凡奔豚病,此方可加减用之。”
甘草
药材档案
别名:甜草、甜草根、密草、红甘草、粉草、粉甘草、国老。
药材特征: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