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
【方歌】
黄芪建中补中虚,小建中汤加黄芪,
能治虚劳里急病,益气固表最有力。
【方源】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组成】 黄芪5克,桂枝、生姜各9克,芍药18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饴糖30克。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温中补气。
【主治】 虚劳不足,腹中拘急,自汗或盗汗,短气,肢体困倦,脉虚大。
【方义方解】 本方为张仲景治疗“虚劳里急,诸不足”所创,方以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饴糖补脾缓急。甘温以建中,旺脾以生精;建中又固表,阴阳共调补,是治疗虚寒性胃痛的主方。
【运用】
1.辨证要点 临床应用以里急腹痛、汗出恶风明显者为其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如有肝胃不和之兼证,见吐酸、嗳气、呕逆、胀满等,可酌加乌贼骨、煅瓦楞、川楝子,有明显止痛效果,其他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3.现代运用 用以治疗慢性肝炎、白细胞减少、便秘、阳虚感冒、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盆腔炎、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发性痛经、肌萎缩侧索硬化等证属脾胃虚寒的病症。
【方论精粹】
1.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气虚甚,加黄芪,津枯甚,加人参,以治虚劳里急,此言里急非单指里急之谓也,乃虚劳诸不足腹痛之谓也。故名其方为建中,正所以扶持其中气,使渐生阴阳,达于荣卫,布于肢体也。”
2.吴昆《医方考》:“汗后身痛者,此由汗多耗损阴气,不能荣养筋骨,故令身痛。阳虚,故令脉迟;汗后,故令脉弱。黄芪、甘草之甘,补中气也,然桂中有辛,同用之足以益卫气而实表;芍药之酸,收阴气也,桂中有热,同用之足以利荣血而补虚。此方以建中名者,建立中气,使其生育荣卫,通行津液,则表不虚而身痛自愈矣。”
3.徐彬《金匮要略论注》:“小建中汤本取化脾中之气,而肌肉乃脾之所生也,黄芪能走肌肉而实胃气,故加之以补不足,则桂、芍所以补一身之阴阳;而黄芪、饴糖又所以补脾中之阴阳也。若气短胸满加生姜,谓饮气滞阳,故生姜以宣之;腹满去枣加茯苓,蠲饮而正脾气也;气不顺加半夏,去逆即所以补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