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加人参汤
【方歌】
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
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
【方源】 《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太阳中热者,喝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组成】 知母18克,石膏(碎,绵裹)30~45克,粳米12克,炙甘草6克,人参9克。
【用法】 上五味,以水1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200毫升,1日3次分服。
【功用】 清热泻火,益气生津。
【主治】 气分热盛,津气两伤,大热烦渴,汗多气短,脉大无力。
【方义方解】 方中知母清阳明胃热,生津除烦止渴;石膏泻热生津,养阴退热;人参、粳米、甘草,补中益气,健脾和中,生津益营,并制约知母、石膏苦寒伤气。
【运用】
1.辨证要点 用于治疗阳明经证气津两伤之症。临床应用以发热、烦渴、脉大而无力为其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 常用于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糖尿病、高热,也可用于治疗尿崩症等病症。
3.注意事项《伤寒论》: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正月、二月、三月凛冷,亦不可与服之,与之则呕痢而腹痛;诸亡血虚家,亦不可与,得之腹痛而利。
【方论精粹】
1.尤怡《金匮要略心典》:“中热亦即是暑,喝即暑之气也。恶寒者,热气入则皮肤缓,腠理开,开则洒然寒,与伤寒恶寒者不同。发热汗出而渴,表里热炽,胃阴待涸,求救于水,帮与白虎加人参以清热生阴,为中暑而无湿者之法也。”
2.吴谦等《医宗金鉴》:“汗出恶寒,身热而渴,颇似太阳温热之,病但温热无恶寒,以热从里生,故虽汗出而不恶寒也。中喝暑邪,由表而入,故汗出恶寒也,究之于脉,温热之浮,浮而实,中喝之浮,浮而虚,以暑热伤气也。究之于渴,温热之渴,初病不过饮,中喝之渴,初病即大渴引饮也。”
3.黄元御《金匮悬解》:“暑热而感风寒,其名曰喝。内热熏蒸,是以汗出。表邪束闭,是以恶寒。暑伤肺气,津液枯燥,是以身热而渴。白虎清金而补土,人参益气而生津也。”
4.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阳明热病化燥,用白虎加人参者,何也?石膏辛寒,仅能散表热;知母甘苦,仅能降里热;甘草、粳米仅能载药留于中焦。若胃经热久伤气,气虚不能生津者,必须人参养正回津,而后白虎汤乃能清化除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