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
【方歌】
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
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方源】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组成】 茯苓12克,桂枝(去皮)9克,白术、炙甘草各6克。
【用法】 上药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功用】 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 痰饮。头目眩晕,短气而咳,心悸,胸胁胀满,舌苔白滑且较厚,脉沉弦,或沉滑,沉紧。
【方义方解】 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为君,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桂枝为臣,功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白术为佐,功能健脾燥湿,苓、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在此体现了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桂、术同用,也是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炙甘草用于本方,其用有三: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阳,以助温补中阳之力;二可合白术益气健脾,崇土以利制水;三可调和诸药,功兼佐使之用。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痰饮的常用方剂。临床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脾气虚甚者,可加黄芪、党参以益气补脾;痰涎较多者,可加陈皮、半夏以理气化痰。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包积液等属于脾虚痰饮者。
4.注意事项 本方药性偏温,痰饮兼夹内热者不宜使用。
【方论精粹】
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灵枢》谓心包络之脉动则病胸胁支满者,谓痰饮积于心包,其病则必若是也。目眩者,痰饮阻其胸中之阳,不能布津于上也。茯苓淡渗,遂饮出下窍,因利而去,故用以为君。桂枝通阳输水走皮毛,从汗而解,故以为臣。白术燥湿,佐茯苓消痰以除支满。甘草补中,佐桂枝建土以制水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