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加石膏汤

小青龙加石膏汤

【方歌】

小龙分量照原方,二两膏加仔细详,

水饮得温方可散,欲除烦躁藉辛凉。

【方源】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组成】 麻黄、白芍、半夏、石膏各9克,桂枝、甘草各6克,细辛、干姜、五味子各3克。

【用法】 上九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去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分两次服。

【功用】 解表化饮,清热除烦。

【主治】 肺胀,心下有水气,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

【方义方解】 寒郁肺而上扰,则咳嗽,气喘;寒痰郁结而壅滞,则胸胀闷塞;痰气内扰,上扰心神,则烦躁;寒痰内盛而上溢,则痰多;或阳郁而化热,热灼津液而为痰,则痰夹黄或稠,咯痰不利;郁热伤津,则口干,或不欲饮水;痰阻肺气,则呼吸不利;舌淡,苔白滑或黄白相间而燥,脉浮或沉紧均为寒饮郁肺夹热喘逆之征。其治当温肺兼清,化饮平喘。

方中麻黄宣肺化饮,平喘止咳降逆;桂枝通阳化气,化饮降逆;细辛散寒温肺化饮;干姜醒脾温肺化饮;五味子收敛肺气;白芍引阳药入阴而化饮;半夏醒脾燥湿,降肺化饮;石膏既清泻郁热,又防止温燥太过伤阴;甘草入肺而益气祛邪,入脾胃而培土生金。

【运用】

1.辨证要点 临床以咳嗽,或气喘,痰夹黄,咯痰不利,无汗,舌淡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紧或沉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气虚少气者,加蛤蚧、黄芪补益肺气;若夹热明显者,加连翘、葶苈子以清泻郁热;若小便不利者,加茯苓、紫苏子以通利水道;若烦躁明显者,加栀子、淡豆豉以清热除烦。

3.现代运用 喘息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4.注意事项 肺热证,肺阴虚证,慎用本方。

【方论精粹】

1.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肺胀咳喘,多因水饮,而烦躁则挟热邪,故于小青龙汤加石膏,寒温并进,水热俱蠲,于法尤为密矣。”

2.尤怡《金匾要略心典》:“此外邪内饮相搏之证而兼烦躁,则挟有热邪。麻、桂药中,必用石膏,如大青龙之例也。心下寒饮,则非温药不能开而去之,故不用越婢加半夏,而用小青龙加石膏,温寒并进,水热俱蠲,于法尤为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