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甘草汤
2025年08月10日
大黄甘草汤
【方歌】
食方未久吐相随,两热冲来自不支,
四两大黄二两草,上从下取法神奇。
【方源】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组成】 大黄12克,甘草3克。
【用法】 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功用】 通便止呕。
【主治】 口干,口渴,口苦,呕吐或食已即吐,或大便干,或心烦,舌红,苔黄,脉滑或数。
【方义方解】 方中大黄泻热降逆,通达下行;甘草益气和中,并缓大黄之峻性。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以食已即吐、口干、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呕吐者,加半夏、竹茹以降逆止呕;胃热明显者,加石膏、黄连以清泻胃热;气滞者,加枳实、柴胡以疏肝行气。
3.现代运用 本方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幽门水肿、急性胃炎、急性食管炎、急性胆囊炎等。只要符合其主治病变证机,也可加减运用,辅助治疗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传染性脓疱疮等。
4.注意事项 胃寒证,阳虚证,慎用本方。
【方论精粹】
1.高学山《高注金匮要略》:“此胃热上熏之吐,为吐家之变证变治,而非胃反也。以苦寒泻火之大黄为君,而佐以守中之甘草,不特浮大黄下趋之性,使从胃脘而下,且治急冲者,惟宜以缓降胜之也。”
2.徐彬《金匮要略论注》:“食已即吐,非复呕家矣,亦非胃弱不能消,乃胃不容谷,食还即出者也。明是有物伤胃,营气闭而不纳,故以大黄通荣分已闭之谷气,而兼以甘草调其胃。《外台》治吐水,大黄亦能开脾气之闭,而使散精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