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芍药知母汤
【方歌】
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生姜白术襄,
防风附子配甘草,通阳行痹逐风湿。
【方源】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组成】 桂枝、知母、防风、麻黄各12克,白芍9克,甘草6克,生姜、白术各15克,附子(炮)10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方中附子先煎30分钟。
【功用】 通阳行痹,祛风逐湿。
【主治】 肢节疼痛,肿胀,头晕短气,温温欲吐,舌偏红苔白,脉濡数。
【方义方解】 方用桂枝、麻黄、防风祛风通阳,附子温经化湿止痛,合以知母、白芍养阴清热,白术化湿祛风,生姜散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伍,共奏通阳行痹、祛风逐湿之功,实为治顽痹之良方。
【运用】
1.辨证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流注筋脉,日久化热伤阴,肢节疼痛。临床应用以关节疼痛、肿胀为其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风湿偏盛者,加秦艽、独活;寒湿偏盛者,加薏苡仁、车前子、泽泻;热化火伤津者,加生地黄、麦冬、玄参;湿热下注者,加防己、萆薢、海桐皮;胸胁满闷者,加柴胡、黄芩;口渴欲饮者,加石斛、天花粉。
3.现代运用 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腰腿痛、麻疹并发肺炎、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深部组织炎等病症。
【方论精粹】
1.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此方乃通治风寒湿三邪之法,非专为瘦人出治也。肥人平日阳虚于内者多,非扶助其阳气,则邪之入筋骨间者,难于轻使之出,用附子于肥人,尤所宜也,勿嫌其辛温,而方不可治血虚内热之证也。瘦人阴虚火盛之甚者,加芍药减附子,又可临时善其化裁矣。”
2.周扬俊《金匮玉函经二注》:“诸肢节疼痛,即四属断绝;身体虺羸,即身体羸瘦;脚肿如脱,即独足肿大也……总是三焦气虚,乃见以上三证也。再按仲景所称头眩短气,多是水结,欲吐、干呕、哕、咯,多是火逆。历节乃寒闭其火,血阻其气,故间有此证。”
3.尤怡《金匮要略心典》:“桂枝、麻黄、防风,散湿于表;芍药、知母、甘草,除热于中;白术、附子,祛湿于下;而用生姜最多,以止呕降逆。为湿热外伤肢节,而复上冲心胃之治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