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方歌】
黄汗脉沉出汗黄,水伤心火郁成殃,
黄芪五两推方主,桂芍均三苦酒襄。
【方源】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主之。”
【组成】 黄芪15克,白芍、桂枝各9克。
【用法】 上三味,以苦酒(食醋)200克,水1.4升相和,煮取600毫升,每次温服200毫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
【功用】 益气祛湿,和营泻热。
【主治】 身体重,四肢头面肿,胸满,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若汗出已,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或生痈脓;舌红,苔黄腻,脉沉迟。
【方义方解】 方中黄芪益气固表;重用苦酒(食醋)清泄湿热;桂枝通经散邪,通达腠理,和畅营卫;白芍泄热和营敛汗。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以汗出色黄、或四肢头面肿、舌红苔薄、脉浮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心烦者,加知母、栀子以清心除烦;湿热明显者,加黄柏、苦参以清热燥湿;瘙痒者,加蛇床子、地肤子以除湿止痒。
3.现代运用 本方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内分泌紊乱引起的多汗症。只要符合其主治病变证机,也可加减运用,辅助治疗如末梢神经炎、皮肤过敏引起的瘙痒症等。
4.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证慎用本方。
【方论精粹】
1.尤怡《金匮要略心典》:“黄汗之病,与风水相似,但风水脉浮,而黄汗脉沉,风水恶风,而黄汗不恶风为异,其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则黄汗之所独也。风水为风气外合水气,黄汗为水气内遏热气,热被水遏,水与热得,交蒸互郁,汗液则黄。黄芪、桂枝、芍药行阳益阴,得酒则气益和而行愈周,盖欲使荣卫大行,而邪气毕达耳。云苦酒阻者,欲行而未得遽行,久积药力,乃自行耳,故曰服至六七日乃解。”
2.徐彬《金匮要略论注》:“谓身肿似皮水,发热汗出而渴如风水,则脉不宜沉而自沉,使非风湿相搏,何以有此,故问所从得,度有不止于风者也。所以仲景答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盖汗出则腠疏,客水之气,从毛孔而伤其心,故水火相争而色黄,水气搏结而脉沉,此证亦有从酒后汗出当风所致者,盖虽无外水所出之汗,因风内反,亦是水也。但此只就入水浴者而言之,其理当参会耳。药用芪芍桂酒,盖桂芍乃祛风圣药,得芪酒而遍走肌肉,不治湿而湿去,风能胜湿也。然心得补气热药当暂烦,病去方解,故曰当心烦至六七日乃解。然非增病,故但曰苦酒阻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