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方歌】

四两苓加不用膏,芒硝三合展奇韬,

气行复聚知为实,以软磨坚自不劳。

【方源】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组成】 木防己、桂枝各6克,人参、茯苓各12克,芒硝10克。

【用法】 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下芒硝,再微煎,分2次温服。

【功用】 行水化饮,散结消痞,补虚清热。

【主治】 胸满闷而痛,胸中滞塞,气喘,短气,身倦,心下坚满或疼痛,小便不利,面色黧黑,舌淡质胖,苔黄或夹白,脉沉弦。

【方义方解】 方中木防己降泄宣散,清热化饮;桂枝通阳化气;人参益气健脾补中;茯苓渗湿利饮,通利水道;芒硝软坚散结,消散水饮热结。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以胸胁满闷、少气乏力、或小便不利、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沉或弦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胸中郁热者,加淡豆豉、栀子以清热宣畅气机;小便不畅者,加泽泻、滑石以清热泻饮;心烦者,加竹叶、知母以清热除烦。

3.现代运用 本方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等,还可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纤维化、胸腔积液等。

4.注意事项 阴血虚证慎用本方。

【方论精粹】

徐彬《金匮要略论注》:“膈在膜之上,比正下稍高。盖心下当胃管上口,而膈更在上,不可按之处也。曰膈间,则在肺部而非肺饮矣,然胸为肺之府,气迫肺,故亦喘。膈间清虚,如天之空,饮气乘之,故满。心下痞坚者,因误吐下,客气动膈而痞塞乃在心下也。面色黧黑者,胃之精华在面,阴邪夺其正气,故面不荣而黑,黑者阴象也,水则为沉,寒则为紧,故脉沉紧,误在吐下无疑矣。更得之数十日之久,其虚可知,故以木防己汤主之。木防己为君,通水气壅塞也。人参为佐,恐虚不能运邪也。然膈属太阳之分,非桂则气不化,故加桂枝。痞则胸中必郁虚热,故加石膏。彼汉防己能泻血中湿热,而通其壅滞,故下焦湿肿及皮水淋涩,除膀胱积热宜之,而下焦气分热证禁用。若木防己则通湿壅,而兼主虚风,故与石膏并用以治膈。若中有湿热,非硝之急暴冲散不去,石膏性寒而缓,不能除在胃之结热,故曰实者复发,复与不愈,宜去石膏加芒硝,谓实有邪热与气分虚热不同也。后己椒苈黄丸下云: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亦然。又加茯苓导其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