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夏汤
【方歌】
呕家见渴饮当除,不渴应知支饮居,
半夏一升姜八两,源头探得病根锄。
【方源】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组成】 半夏20克,生姜10克。
【用法】 上二味。用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功用】 和胃降逆,消痰蠲饮。
【主治】 痰饮内停,心下痞闷,呕吐不渴,及胃寒呕吐,痰饮咳嗽。
【方义方解】 本方证因痰饮停于心下、胃气失于和降所致。痰饮停于胃,胃失和降则呕吐,呕多必津伤致渴,渴者为饮随呕去,故为欲解;若呕反不渴,是支饮仍在心下之故。治宜化痰散饮,和胃降逆。方中用半夏辛温,燥湿化痰涤饮,又降逆和中止呕,是为君药。生姜辛温,为呕家之圣药,降逆止呕,又温胃散饮,且制半夏之毒,是臣药又兼佐药之用。二药相配,使痰祛饮化,逆降胃和而呕吐自止。仲景所创该方,对于后世痰饮呕吐或胃气上逆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已成为祛痰化饮或和胃降逆止呕的常用配伍组合。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痰饮呕吐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呕吐不渴、苔白滑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气逆者,加旋覆花、代赭石以降逆止呃;若水气盛者,加泽泻、茯苓以泻利水湿;若胃脘痞满者,加桂枝、柴胡以温阳理气消痞等。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胃炎、内耳眩晕症及化疗后所致的胃肠反应等属痰饮呕吐者。
4.注意事项 忌羊肉、饧。
【方论精粹】
1.周扬俊《金匮玉函经二注》:“呕家,为有痰饮动中而欲出也,饮去尽而欲解矣。反不渴,是积饮所留,由气不畅,结聚津液而成耳。半夏之味辛,其性燥,辛可散结,燥可胜湿,用生姜以制其悍。孙真人云:‘生姜呕家之圣药’。呕为气逆不散,故用生姜以散之。”
2.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诸呕吐有谷不得下者,寒气格塞于上,而胃气虚冷于中也。主之以小半夏汤,半夏、生姜全用辛温,治虚冷上逆之善方也。”
3.张秉成《成方便读》:“治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此汤主之。因其虽呕而饮仍在,故以半夏味辛性燥,有散结蠲饮之能。生姜制半夏之毒,且以散逆止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