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方歌】

风湿身痛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

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

【方源】 《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组成】 麻黄(去节)、薏苡仁各7克,(汤泡)炙甘草14克,杏仁(去皮、尖,炒)3克。

【用法】上药锉碎。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煮至180毫升,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功用】 解表祛湿。

【主治】 治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

【方义方解】 本证既名曰“风湿”,表明其病乃由风湿为患。风湿侵袭,滞留肌表,邪正相争,故周身疼痛,发热。湿家身痛,则重着不能转侧;风湿身痛,则掣痛不可屈伸。湿家发热,早晚不分轻重,而风湿之邪,则固风邪盛于阳,湿邪旺于阴,所以在阴阳交替的傍晚时分,两邪相争,发热特别严重。本病成因,有由于当汗出时腠理开张而感受风邪,风邪闭郁皮毛,汗液不得外泄,着而成湿,即为风湿合邪。或在夏日炎热,经常汗出,常在阴处乘凉,感受风邪,风与汗湿相合而成病。本病是风湿在表,宜麻杏苡甘汤轻清宣化,解表祛湿。

风湿在表,可以汗解,纵有表实无汗之证,亦只可使其微微汗出为度,不可令如水淋漓。方中用麻黄、杏仁宣利肺气以祛风邪,薏苡仁利湿,甘草和中,还取薏苡仁清利,以制麻黄之温,合而为辛凉解表,兼以利湿。以上两条,虽同是外湿的表实证,麻黄加术汤和麻杏苡甘汤,虽同是治外湿的方剂,但两者在病情和证候的表现上却有所不同,因此在治疗方法上也就有显著的差异。前者麻黄三两、桂枝二两,后者无桂枝,而麻黄仅半两,可知前者表证较后者为重。《神农本草经》记载“薏苡仁味甘,微寒,主风湿痹,筋急拘挛不可屈伸”。可知前者是身痛重着,不能转侧,而后者是身痛轻掣,不可屈伸。再从药物与配伍方面来看,麻黄配桂枝是偏于温散,配薏苡是偏于凉散,前者适用于寒湿在表,后者适用于风湿在表。日晡发热属阳明,是风有化热的倾向,同时风为阳邪,容易化燥,所以用薏苡仁的清化,不用桂枝的温化。

【运用】

1.辨证要点 风湿痹证身痛,早晚不分轻重,傍晚时分发热特别严重。

2.加减变化 风湿痹证初起,若颈项强者,加葛根、当归、桂枝;足膝肿痛者,加防己、细辛、桑枝等。

3.现代运用 用于治疗急性风湿热、风湿痹证初起、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病症。

4.注意事项 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方论精粹】

尤怡《伤寒贯珠集》:“此亦散寒除湿之法,日晡所剧,不必泥定肺与阳明,但以湿无来去,而风有休作,故曰此名风湿,然虽言风,而寒亦在其中……湿痹无寒不作,故以麻黄散寒,薏苡除湿,杏仁利气,助通泄之用,甘草补中,予胜湿之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