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方歌】
桂枝去芍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心悸心烦与汗出,阳虚惊狂效果良。
【方源】 《金匮要略·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组成】 桂枝(去皮)、生姜(切)、蜀漆(去腥)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擘)12枚,牡蛎(熬)15克,龙骨12克。
【用法】 上七味,以水1.2升,先煮蜀漆至1升,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
【功用】 补益心阳,镇惊安神。
【主治】 伤寒脉浮,误用火迫发汗,以致心阳外亡,惊悸发狂,卧起不安者。
【方义方解】 方中桂枝温通心阳,和调心脉;生姜温阳和中;龙骨镇惊安神;牡蛎敛心安神;蜀漆化痰饮,使心神守藏;大枣、甘草补益心气,助桂枝化阳补阳。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以心悸、胸闷、惊狂、或失眠、舌淡、苔薄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咽中有痰者,加半夏、桔梗以利咽燥湿化痰;失眠者,加磁石、酸枣仁、生铁落以养血重镇安神;汗出明显者,加熟地黄、黄芪、五味子以滋补阴血,敛阴止汗;心烦急躁者,加知母、阿胶以养血清心除烦。
3.现代运用 本方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冠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风湿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等。只要符合其主治病变证机,也可加减运用,辅助治疗如精神抑郁证、神经性头痛等。
4.注意事项 心热证,心阴虚证,慎用本方。
【方论精粹】
1.喻昌《尚论篇》:“桂枝汤,阳药也。然必去芍药之阴重,始得疾趋以达以阳位;既达阳位矣,其神之惊狂者,漫难安定,更加蜀漆为之主统,则神可赖之以攸宁矣。缘蜀漆之性最急,丹溪谓其能飞补是也,更加龙骨、牡蛎有形之骨属,为之舟楫,以载神而反其宅,亦于重以镇祛、涩以固脱之外,行其妙用。”
2.尤怡《伤寒贯珠集》:“被火者,动其神则惊狂,起卧不安,故当用龙、牡;其去芍药者,盖欲以甘草急复心阳,而不须酸味更益营气也,与发汗后,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用桂枝甘草汤同义。蜀漆,即常山苗,味辛,能去胸中邪结气。此证火气内迫心包,故须之以逐邪而安正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