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9》简介
《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9》这本书是由.唐亚阳主编创作的,《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9》共有150章节
1
编委会名单
主 编:唐亚阳 执行主编:胡 凌 编委会成员:王安琪 胥伟岚 杨 果 陈华倩 赵英杰 吴汉华 强明阳 马聪骜 王田锐 呼延朔 王 晴 熊...
2
目录
目 录 编委会名单 总报告 2019年中国教育网络舆情总报告 一、引言 二、2019年中国教育网络舆情事件分布状况 (一)时间分布呈“双峰型” (二)事件型舆情...
3
总报告
...
4
2019年中国教育网络舆情总报告
...
5
一、引言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教育走过了一段艰苦曲折而又辉煌的道路。党和政府围绕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任务,推进教育现代化治理,努力发展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6
二、2019年中国教育网络舆情事件分布状况
课题组搜集整理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306起较为典型的事件作为研究样本,采取横纵对比的方式总览2019年教育网络舆情事件分布情况,掌握...
7
(一)时间分布呈“双峰型”
如图1-1-1所示,2019年教育网络舆情事件数量在时间序列分布上呈“双峰型”,即有两个高峰期,出现在3月和10月,分别为33起和30起。其中3月同比增加15起...
8
(二)事件型舆情集中于各类资源密集区域
在舆情地域研究中,为从教育资源密集程度差异这一视角分析舆情分布状况,课题组除了统计教育网络舆情事件在省级行政单位的分布情况,还新增了“区域行政级别”这一指标。根...
9
(三)意外伤害类事件最为多发,媒体引公众关注校园欺凌
课题组对2019年收录的306起教育网络舆情事件进行类型划分。首先将所有事件划分为事件型舆情和政策型舆情,其中事件型舆情232起,占舆情事件总数的75.8%;政...
10
(四)学生仍是舆情高发群体,学校、教育管理部门更多地介入舆情
以事件型舆情事件中涉事主体的社会角色为依据,课题组将涉事主体划分为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管理人员、教育管理部门、社会人士与组织以及其他7个类别。越来越多的商业因...
11
(五)本科阶段舆情最为高发,小学阶段舆情比重下降
如图1-1-6,为更全面地反映教育网络舆情事件的学段分布,课题组参考中国学历教育类别将教育学段划分为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专科、本科、研究生阶段以及其他。因某...
12
(六)负面舆情数量依旧突出,远超正面舆情数量
课题组对232起事件型舆情事件的性质进行划分,由于中性舆情事件与正面舆情事件的界限模糊,但无论中性还是正面舆情,都与负面舆情有明显的区分,因此仅可将舆情事件的性...
13
三、2019年中国教育网络舆情传播状况
著名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的“5W”模式作为最经典的传播模式之一,把人类传播活动明确概括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研究大众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
14
(一)“两微”平台地位稳固,小众平台表现强势
网络媒介是当前人们了解信息的主要渠道,用户对不同媒介产品的使用存在一定黏性,而不同媒介产品背后的使用逻辑、用户群体又反向塑造了平台的个性,了解不同平台特性能为合...
15
(二)视频传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拟态环境”易渲染社会极端情绪
传播内容作为舆情信息的主体,是分析舆情事件的重要对象,课题组通过外在与内在两方面对传播内容进行分析。外在层面分析的是传播内容的表现形式,聚焦于相对新生的短视频传...
16
(三)总体情感中消极情感占六成,微博情感更加极端化
为了更好地掌握网民心理、正确引导舆情,课题组将传播情感划分为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中性情感三类,对教育网络舆情事件总体的传播情感和微博的传播情感进行分析。 1.总...
17
(四)事件类型影响转发指数,转发层级与信息反馈正相关
人们的关注与转发推动舆情的产生与发展,没有人的参与,也就没有舆情。课题组聚焦教育网络舆情事件的参与人群,探究其身份类型与参与行为的关联。2019年新增了“转发层...
18
(五)短期舆情占主导,舆情峰值日呈“首部聚集、尾部弥散”
互联网的记忆是无限的,但人们对舆情事件的记忆是有限的,衡量舆情事件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舆情的持续周期。持续的时间、反弹的次数说明舆情事件的影响力,越是重大的、...
19
(六)传受身份变动不居,各主体运用媒介各取所需、进行互动
新的传播技术赋予了受众一定的主动权,传播过程不再是完全闭合的,信息也不只是从专业媒体向普通受众的单向传递,“传者”和“受众”的角色不断发生交换。媒体与普通公众都...
20
四、2019年中国教育网络舆情事件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教育网络舆情事件分布状况和传播状况的深入剖析以及对媒介和社会发展状况的深刻反思,课题组观察到2019年中国教育网络舆情事件与社会各界需求呈现出较为明显的“...
21
(一)振兴本科教育与期待高质量课堂需求相统一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中国高校于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大批本科毕业生输入社会既提升了国民整体文化素...
22
(二)文教市场发展与个体自主学习需求相统一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越来越多社会工作对劳动者知识水平要求的提高,年轻人群对学习产生了极强的需求。无论是规模巨大的考研市场,还是海淀区灯火通明的黄庄,...
23
(三)推进科研诚信制度化建设与要求学术公平相统一
教育公平不仅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还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2019年2月8日,演员翟天临因在直播过程中表示不知知网为何物,其博士学位遭到了广大网友...
24
(四)完善人才培养结构的需要与职业教育发展不规范相对立
职业教育是完善国家人才培养结构的重要一环。在公众心目中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当作普通教育的“替代品”或“候补选项”,选择职业教育的原因更多在于寻求“职业”而非“教育...
25
(五)平等师生关系与必要惩戒权相对立
传统的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权力赋予教师绝对的权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学习网站和手机App获取...
26
(六)查证滞后性与及时知情需求相对立
社交媒体时代,媒介使用门槛降低,人人都可以在网络平台发表信息和观点。在舆情传播过程中,公众不仅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但在互联网释放公众话语权的同...
27
五、2019年教育网络舆情的启示
随着信息公开制度、发言人制度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建立起来,互联网教育舆情并没有像很多人设想的一样出现规范、平稳地演化,反而愈发有“脱缰”之势。官方回应差强人意、舆情...
28
(一)参与者媒介素养层级化
互联网作为大众媒介进入家家户户后,从门户网站到流媒体,再到标签化推送,这些技术的演变使得不同人群产生不同的媒介使用习惯,继而整个社会出现媒介素养的巨大分层。17...
29
(二)舆情曝光策略化
“舆论倒逼”早已不是一个新兴概念,随着部分群体对互联网使用能力的提升,舆论倒逼也从早期的自发参与逐渐走向自觉策划,部分人群将舆论作为一种维护群体利益的有力武器。...
30
(三)舆情焦点流变化
公众对教育舆情事件的关注是流动变化的,这也是为何有些舆情在发展过程中“跑着跑着便跑偏了”,甚至与初始舆情事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联。移动互联网赋予个体查询信息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