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把关制度失灵,网民呼吁执法必严

(三)制度:把关制度失灵,网民呼吁执法必严

不论是对于学术不端、学术失信问题的治理,还是对论文审核考评机制的完善,我国在法律和制度层面都有着相对完备的体系,公众对教育的信任基于制度和法律的严格执行。2016年6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其中明文规定,教师对其指导的学生应当进行学术规范、学术诚信教育和指导,对学生公开发表的论文、研究和撰写的学位论文是否符合学术规范、学术诚信要求,应当进行必要的检查与审核。2018年,教育部也曾下通知加强论文原创性审查,严打学位论文造假行为。

但是,在翟天临获取博士学位的过程中,把关审核制度明显失灵了,有抄袭嫌疑的论文轻松通过学校审核,第三方监督也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公众质疑,究竟是制度本身出现漏洞,导致出现可乘之机,还是制度落实不力,导致制度形同虚设?相较于对翟天临的处分,公众更加希望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关注如何修补漏洞,真正守护教育公平。另外,在反腐高压态势之下,事件背后存在怎样的利益链条,是否存在教育腐败等问题,也颇受公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