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敏感因素叠加,娱情“出圈”成为舆情

(一)热度:敏感因素叠加,娱情“出圈”成为舆情

从最初的一句“知网是什么东西”引发公众质疑,到各大高校相继回应,乃至发展到教育部介入调查,最后影响学术论文审核制度改革,此次事件的发展路径,呈现了典型的“舆论蝴蝶效应”。由一件小事引发苗头,公众顺藤摸瓜不断挖出更多问题,进而倒逼相关机构进行调查,甚至引发制度变革。

学术诚信问题实际上由来已久,近年学术界发生多起学术造假事件,但是唯独翟天临事件演变为全民长时间高度关注的舆情事件,翟天临的明星身份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子。“明星学霸”“博士学位”“名校造假”等高敏因素共同刺激网民神经,激发网民“扒粪”热情,网络大V和自媒体搭车蹭热点,迅速推升事件热度。

而当明星与学术关联、娱乐圈事件与社会问题关联,事件就不再局限于娱乐圈,而是借着明星带来的热度,迅速“出圈”成为社会热点事件,公众及媒体利用事件热度,对背后的利益牵扯、深层问题进行追问,希望借助热点,撬动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