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媒体对监测功能过度渲染引起恐慌
无论是广雅中学智能手环事件,还是中国药科大学的人脸识别事件,主流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均是就智能监测设备的监测功能进行了重点报道,智能手环主要报道其定位功能,人脸识别和智能头环则主要报道对学生课堂状态的监测。如《Vista看天下》发文《浙江小学生被戴上的“智能头环”,为什么让我们害怕?》,对智能头环如何监测学生注意力进行了详细报道,并在文中提及人脸识别系统、智能校服等智能监测设备引入校园的事件。《人民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对该文进行转载。大量自媒体也跟风进行报道,竭力渲染智能监测设备对学生的监控和对隐私的侵犯。媒体设置议程,突出监测设备对学生产生的危害,弱化学校本来的初衷和智能设备对教学的作用,使网民形成认知偏差。在过度渲染之下,营造出了一种学校学生被智能监测设备全面监控包围的氛围,引起网民的恐慌,导致舆情产生。其实,校园智能监测设备也有一定的局限,例如广受诟病的广雅中学智能手环的定位功能,也仅限于校园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