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相关客体正逆向思维协调加强

(二)舆情相关客体正逆向思维协调加强

1.舆情情感态度:理性与感性博弈、中性情感比重上升

社会公众对于舆情事件的态度、情感认识,一般分为正面、中性、负面三类情绪。综合梳理2014年至2018年的教育网络舆情事件的情感倾向,由图3-3-9可知,关于教育网络舆情事件的负面情感居多,正面情感偏少,中性情感所占比例逐年有所增长,情感倾向变化有一定波动。

图3-3-9 2014—2018年中国教育网络舆情事件情感倾向分布

(数据来源:湖南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

在2015年之前,网民获得信息、参与舆情渠道较少,感性情绪大于理性分析,参与舆情事件容易演变为情感宣泄,舆情事件的负面情感占比极高,之后比重有所减少。网络舆情符合“坏事传千里”的规律,人们由于群体心理的“场效应”,天然地会对不公平待遇、弱势群体在情感道德上给予更多的同情和关注,导致负面网络舆情事件的曝光、散布速度远超过正面事件,且对社会跨圈层文化产生的输入影响较大。因此在整体上,已知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网络舆情事件中舆论的负面情感占据较大部分,而正面情感分布相对趋于稳定,主要在政策性舆情、处理妥当的舆情或是正能量宣传实践中表现出来,显示出网民对时事政治、民族利益、教育发展类事件的关注。

中性情感处于积极和消极的情感两极的中段,表示人们愿意等待并且持续关注舆情发展。一方面,近年来网民结构发展稳定、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心理逐渐趋于理智,不再盲目跟风,对网络舆情事件更多带有“思考”“建议”和“期待”。舆情反转现象的反复出现,也让网民更加注重理性分析思考、倾听官方声音。2017年“‘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为舆情反转的典型案例。舆情第一阶段,教师虐待儿童行为的信息经网络传言渲染为“解放军‘老虎团’涉嫌猥亵儿童”,关于解放军“老虎团”的负面舆情急速爆发,后由警方证实涉军信息为造谣后舆情反转趋于理性;舆情第二阶段,媒体发布的警方事实性调查情况引发广大网民质疑,再次衍生负面舆情,直至检察院依法审查、逮捕罪犯后舆论才逐渐平息。网络时代信息爆炸,声音混杂、谣言遍布,网民对舆情有新的认识和期待,愿意在自媒体上表达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见和态度之前多观望和思考,此时理性分析大于感情宣泄,舆情整体呈现的态度偏于中性。另一方面,中央对意识形态、舆论和宣传工作更加重视,媒体环境不断净化,媒体人员专业性得到提升,报道更加注重客观事实、减少煽动情绪,同时网络舆情处置愈加及时合理,也使得网民对舆情产生中性情感的情况更多,这有利于舆情工作的开展。

2.模型构建研究:认知规律与模型构建相互作用

网络舆情模型构建是利用不同的建模理论构建网络舆情的演化模型,从不同视角展现舆情传播中的特点和规律,进而丰富和完善网络舆情研究的理论和方法[5]。学术界不断推陈出新,如结合多维函数模型构建的网络舆情演化机理多维模型[6]、复杂网络上基于流行病学的舆情传播模型[7]、运用人工社会的方法对社会舆情演化和形成进行量化研究[8]和用马尔科夫过程建模对舆情演化的过程进行演化趋势的预测[9]

如表3-3-2所示,2012年至2018年的《报告》中的研究内容包含认知规律、模型建立、实证研究和报告体例等,认知方面对教育网络舆情传播途径、时空发展、演变规律和舆情特征等积极进行研究;模型方面建立舆情指标体系,探索教育网络舆情生态系统内涵、教育网络舆情大数据平台设计,结合生态学、计算机科学、复杂网络、系统动力学、博弈论、流行病学等构建新模型;实证研究和报告部分不断探索传播规律,结合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还原舆情传播途径,深入探讨构建舆情监测系统、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新媒体平台运营、舆情回应道歉策略等。认知内容与模型构建相互作用,从而不断优化舆情工作实践方法。

表3-3-2 2012—2018年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研究主题列表

续表

(数据来源:湖南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

3.宣传内容倾向:愈加重视正能量传播

社会心理中社会趋同效应、从众心理、群体极化现象使得网民在参与舆情事件中容易产生极端的心理与思想认知,这也增强了负面舆情的破坏力。正向思维是重视舆情干预和回应,逆向思维则是强化正面舆情引导效果,尽可能减少负面舆情。

舆情情感倾向正面情感所占比例很少,在2012年至2018年《报告》重点研究的教育网络舆情典型专题或事件中,40起事件性舆情的情感倾向均为负面或中性,以负面情感为主;在18起政策性舆情的焦点中,关于中央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治理措施如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高校“双一流”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等的舆情情感基本为正面。其中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引发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媒体方面积极报道解读会议精神,教育机构积极组织师生员工学习,会议内容关系教育改革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多方宣传有利于社会公众了解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事业的重大成就,增强对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提升的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系统规划和全面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中央先后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文艺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19年1月25日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为保持社会心理健康向上发展、凝聚民心与民族精神力量,宣传内容要把正能量传播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