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处置层面

(二)舆情处置层面

1.提前告知,掌握主动

智能监测设备进校园是社会的热点话题,教育部门和学校都应该在引入智能监测设备的相关消息变为舆情事件之前主动向社会告知。在告知中,要详细阐述引入相关设备对于教学的必要性和学校将采取的保护学生隐私和相关数据安全的措施。引入和运行过程中要做到公开、透明,充分掌握主动权,这样,即使遭到的反对声较大,也能有时间修正问题,制止舆情的扩大爆发。广雅中学智能手环事件,正是因为在前期就没有向社会充分告知,才被网民扒出采购计划致使舆情迅速爆发;而金华市金东区小学在引入使用“赋思头环”一年之后才被网民曝出消息。这些均是没有做好提前告知工作,致使学校和教育部门在舆情爆发之后处于被动。

2.及时回应,消除误会

国家推动教育现代化,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重要的手段,校园引入相关人工智能设备是大势所趋。智能监测设备引入校园的事件会越来越多,也可能会爆发更多的舆情事件。网民对引入人工智能监测设备产生了许多的质疑。针对爆发出的舆情和网民们的质疑,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及时给予回应。在回应的时候,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注意措辞,避免激化矛盾。对于网民们提出的质疑,应该实事求是,通过及时有效的回应,破除网民们的质疑和恐惧,引导网民们客观、正确地看待引入智能监测设备的事件。

3.多维引导,加强反思

面对爆发出的舆情,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专家学者等主体应该积极进入舆论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相关主体可以跳出事件本身,组织相关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舆情事件进行解读,引导社会深入思考。制度和法制是保障我国数据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相关部门可以借助智能监测设备进校园的舆情热度,推动社会对数据立法的探讨;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治理的现代化,科学的治理结构也是当今高校重点思考的内容,教育部门和高校也可借助此次事件思考高校治理结构的现代化。作为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主要途径的“人工智能+教育”还存在许多需要改善之处,以下的问题都值得各级管理部门思考并尽可能避免成为舆情事件。在人工智能引入校园的环境中,教学的便捷性和隐私的安全性如何平衡?推动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教师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保证科技向善,发挥科技正向作用,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如何发挥?不同维度的解读引导,让网民不再仅停留在该事件的表面,网民们的认知程度如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