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与专家观点

(二)媒体报道与专家观点

1.关注事件本身,跟进事件发展

人民网发表文章《成都一学校食堂被指给学生吃变质食品 政府介入调查》就事件曝光初期政府的措施做相关报道,四川在线发表文章《成都市委回应“小学食堂食物过期”事件:一查到底、严惩不贷》就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在温江区主持召开专题会的内容进行报道,海外网发表文章《温江区委:成都一小学食材发霉检测结果3月15日公布》跟进报道最新食品检测报告,中国经济网发表《成都学校食堂问题后续:温江区教育局局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停职检查》就该事件对相关人员的处置进行报道,澎湃新闻发表《警方通报:散布涉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网络不实信息,一人被刑拘》报道警方在新闻发布会上对蓄意传播谣言以及伪造虚假食材照片人员进行相关处置的通报。

2.关注学校食堂承包商背后的利益链,讨论是否存在贪腐现象

《中国经营报》发表文章《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承包商背后利益链调查》称,四川德羽后勤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为学校食堂承包商,旗下还有包括四川省中学校长协会——校长之家、德羽商学院、四川德雅后勤管理有限公司等6个机构。至于四川德羽是否与相关学校领导有利益交换和输送,目前成都市教育局、市场监管部门、温江区公安分局已经介入调查,结果尚不得而知。

《财经》杂志发表文章《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涉事食堂“有前科” 兄弟学校曾涉贿》称,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承包方四川德羽后勤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于2015年成立,短短几年间就已在当地服务20多所学校、覆盖逾10万学生,堪称校园后勤服务业内的明星公司;同时指出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的兄弟学校曾经涉嫌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

观察者网发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问题食堂只是“名校办民校”隐患一角》称,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是近年来大热的民办学校,是教育上市公司眼中的“明星标的”,在起底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收并购案始末过程中,发现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与上市公司乃至教育资本之间纠葛不断。

3.对学校食品监管工作表示质疑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认为,从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中,目前至少可以发现以下问题:首先是卫生问题堪忧、食堂管理失序,其次是进货环节的监管问题。监管部门不断在出台中小学生饮食方面的法规、实施细则。按理说,学校食堂应该属于重点监管对象,那么,劣质食品是怎么挤进食堂的?显然相关部门对进货方面的品质监管不够严格。

央视网新闻发表评论文章《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品安全事件:监管不能跑不赢家长曝光》称,本次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品安全事件涉及学校餐饮外包,让第三方餐饮公司经营。当涉及餐饮公司的收益问题时,利益的驱使是否会导致食品安全存在隐患?希望一些地区相关部门加强准入监管和不定期的抽样检查,严格落实党和国家对食品安全实行“四个最严”的要求。

微信公众号“乐学树仁”发布《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给孩子喂食“猪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监管的失职?》称,阳光的背后总有黑暗,监管放任约束,靠经营者、靠道德自律与诚信守法来保障食品安全,简直就是奢望,对食品安全问题有效的监管是所有民众的诉求。

4.对“如何保障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探索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边疆表示,根据中国烹饪协会的调查结果,目前很多校园尚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需要政府、学校、服务商乃至社会组织多方的协作,从食品安全管理的后备资金、制度管理、员工意识、系统工作等各个环节来落实,进一步确保校园的食品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中国产经新闻发表评论文章《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品安全事件:反思家长造假背后的逻辑》称,相关部门要加强学校食堂的监管,实施不定期的抽样检查,严格落实有关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只有警钟长鸣,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不要等到事情闹得不可开交,才着手解决,这样会得不偿失。

光明网发表评论文章《中小学幼儿园校长陪餐,就该如此》称,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当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还应建立家长陪餐制度。此外,学校应当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营养健康管理人员,建立并落实集中用餐岗位责任制度以及集中用餐信息公开制度,组织师生和家长代表参与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管理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