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规律
2025年08月10日
(三)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规律
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不仅体现在学生是教育的本体上,还体现在一切的教育行为都应该从学生出发,无损于学生的各种权益。
智能监测设备对学生在校和课堂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情况,分析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是否集中,是不是在开小差、走神。但是,学校的监测行为有入侵学生个人意识领域的嫌疑,被认为不够人性化,从而引起了质疑,遭到了广大网民的反对,许多网民直接将上学比作坐牢。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一直处于精神集中的状态,上课走神也可能有很多种原因,要求学生一堂课不能走一点神本来就难以做到。熊丙奇说以学生为本,不是把他们看作行走的机器,恨不得拆解成零件去研究;相反,教育面向的是心智,只有尊重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去理解他们的困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另外,此举容易造成教师过度依赖科技,而不创新教学工作。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根本上应该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课堂内容和课堂形式上下功夫。依靠科技对学生实行监管,容易让教师对人工智能设备产生依赖,不再努力创新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教育偏离了应有之道,必然引起广泛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