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获好评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获好评

王 晴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扭转“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一年来,“新时代高教40条”等多份指导性文件接踵而至,剑指当前本科教育质量问题。当前,“金课”已成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打造“金课”也成为强化本科教育的关键环节。“水课”是低阶性、陈旧性的课,是教师不用心上的课;“金课”是具备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要下大力气建设五大类型“金课”,包括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通知,决定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与此同时,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积极配合政策的具体实施落实,着力打造一流本科课程,积极建设各类“金课”。舆论在积极肯定教育部门及高校着力提升本科课程质量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多的看法及建议:应找寻“水课”与“金课”的评估标准,改进和完善课程教学多元评价机制;需完善教师考评制度,提高教师队伍质量,重视高校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平衡;要加强学生学习过程考核;要全面整顿教育教学秩序;等等。此外,舆论场中仍然存在一些负面声音,质疑学生“增负”的合理性、政策实际落实的完善性等,给教育部门在实际推动和落实建设一流本科课程、提高本科教育质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同时带来潜在的舆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