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舆情背景

(一)舆情背景

智能监测设备指的是校园里引入用于监测学生学习状态、日常生活的智能设备。它们通过采集学生的生物数据、实时定位等信息,分析学生到课情况、课堂注意力、课堂活跃度以及睡眠情况等,反馈给学校教师或管理者,在校园里对学生实行全面监测。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2019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智能监测设备走进校园,为教学和管理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甚至引发了几起重大舆情事件。

2019年3月初,微博曝出广东广雅中学为学生采购3500个智能手环事件,引起广泛关注。8月25日,熊丙奇撰文《用AI分析学生姿态,教育现代化不能靠“噱头”》评论上海一小学构建智能课堂行为分析系统事件。9月2日,媒体报道,位于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在部分教室试行人脸识别系统,用于日常考勤和课堂纪律管理,并将根据教务部门反馈意见而决定是否在所有教室都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虎嗅App于9月4号发文《一场突如其来的校园监视危机》,对校园内的人工智能监测进行评论。10月30日,售价3500元,可实时监测学生上课是否走神的头环进入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一小学课堂引起热议。金华市教育局称头环进校园并未报备,学校涉嫌违规。多家媒体发文评论智能设备进校园事件,《法制日报》发表评论文章《人脸识别已进校园 数据立法还有多远》,呼吁合理使用智能监测设备,探讨数据立法。此外还有多家媒体发文,呼吁限制“人工智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