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内部反馈

(二)教育界内部反馈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在教育界引发了强烈反响。业内人士高度赞誉,认为会议明确了思政课和思政教师的战略地位,意义重大,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同时,他们围绕如何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展开了探讨。

1.会议明确了思政课和思政教师的战略地位,意义重大

央广网转引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国希的观点称,会议回答了思想政治课教师长期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对于改进薄弱环节,下一步往哪儿用力,总书记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我们这样的一门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上观新闻发布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花勇的文章称,这次会议突出思政教育的重要功能,明确了思政课和思政教师的战略地位,指明了思政教育的改革方向,强调了党领导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是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西安培华学院思政部主任史晓眉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地阐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中的战略定位,精准明确地剖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要点,深入浅出地指明了课程改革创新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摆上重要议程,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思政课建设。习总书记的讲话既高屋建瓴又接地气、近人心,是新形势下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2.应当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专家、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艾四林表示,思政课的内容创新至关重要,要创新话语体系,立足中国实践,及时把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我们整个课程,让这些理论生动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北京市第八中学校长王俊成认为,中学阶段是孩子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中学的思政课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要和小学、大学做一体化设计,做到“承上启下”。思政课不是空洞、刻板的,而是有温度、有情感的。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教学方式,突出教学重点。

陕西省西安小学校长吴积军称,一定要把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增加爱国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他们的整个成长过程之中。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石瑛称,我们要让有意义的内容也能有意思,让有深度的理论也能够有温度。找到和同学们之间的一个契合点,不断地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它的实效性。

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吴家华认为,要针对不同年龄的特点,因材施教。一定要改变过去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学和大学的思政课教学相脱节的状况。小学、中学、大学思政课课程一定要一体化设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川表示,对教师来讲,还是要更好地去把握教学课堂这个主渠道,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一些宏观的命题讲得让学生能够入耳、入脑、入心。要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对这些思想的伟力产生亲近感上,做更多的努力和工作。

3.办好思政课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分析,这六个方面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准,也是思政课教师提升素质和水平的努力方向。作为思政课老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站稳政治立场,用新时代豪迈的气概和振奋的精神来武装自己。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新生称:“自己没有真正的信仰,没有扎实的理论,怎么可能让学生相信你呢?”他认为思政课教师必须自己先把理论问题搞清楚,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水平,才能发挥关键作用。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曲建武表示,思政课教师要做到知行合一,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真正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4.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央广网转引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的观点称,从这次总书记讲话来看,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并且把这种情怀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奋斗当中去。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锁明称,思政课作为我国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是学校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思政课提到“关键课程”的战略地位,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政课建设的高度重视。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学利表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道理不如故事,天边不如身边,你得“让马克思说中国话”,讲好职业院校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当每月一个主题,每周一次活动,通过系列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学生的大脑。

5.思政课教学应创新方式方法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级讲师陈果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从中汲取养分,在价值观教育中注入积极的文化情感教育。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同时要加强教学语言的运用,因势利导地抓住青年困惑,及时为他们解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教师陈明青认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在“信”。高中生的理性思维已逐渐成熟,只有让学生亲历自主辨识和分析的过程并作出判断,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教学要创设情境,强化逻辑思辨,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帮助学生在树立信仰的道路中拾级而上。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曲建武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政课活起来,推动思政课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只有面对面、心贴心,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入心田。思政课既要有网上的交流互动,也要有网下的讨论辅导;既要有课内的生动活泼,也要有课外的亲身实践。我们将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不断提升思政课质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