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经过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对大学生要有效“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真正把“水课”转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2018年8月22日,教育部专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这是教育部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金课”这个概念。整顿高等学校的教学秩序,“淘汰‘水课’、打造‘金课’”首次正式写入教育部的文件。
2019年1月18日,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提到要狠抓本科教学秩序整顿,打造“金专、金课”,加快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实施卓越研究生教育攻坚行动,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程。
2019年4月19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教高司函〔2019〕21号)。提到要推进本科“质量革命”,助力打造“质量中国”,全面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实施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统筹规划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培育与建设,打造高阶性、创新性、有挑战度的“金课”。
2019年10月24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函〔2019〕8号),指出要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立起教授上课、消灭“水课”、取消“清考”等硬规矩,夯实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一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一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