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教育网络舆情热点话题的样本来源与主题分布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影响各个领域的突破与创新,在传播媒介不断变迁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公民的媒介视角和公众的舆论感知。在这种影响下,自2010年以来各种网络热点话题进入公众视野,如“我爸是李刚”“乡村最美女教师被拐卖”“翟天临学术不端”等话题。从浅层角度看,这些舆论话题只是大众休闲娱乐的结果,但从价值观、社会伦理观、道德观等深层次透析,其反映的是社会治理、政府管控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1.近十年我国教育网络舆情热点话题的样本来源
热点话题的传播和讨论,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甚至影响到政府对教育网络舆情决策的判断和纠正。因此,笔者将我国近十年来重大的教育舆情话题作为分析对象,分析结果的准确率较高。在教育网络舆情中,话题热度与网民热议度、媒体传播指数等紧密相连。以微博为例,某个话题的转发、评论、点赞数量越高,则可以认为该话题为热点话题。本研究重点分析的是话题在文本集中呈现的多项式分布,而单纯计算出频次并不能直观反映话题分布热度,因此以该话题在文本集中所占权重呈现,实验样本见表3-2-2。
表3-2-2 选取的热点话题文本数量表
2.近十年我国教育网络舆情热点话题的主题分布
本研究以年份为时间颗粒度,将每年的话题文本数据输入时间窗口进行话题抽取,每年抽取4个话题,每个话题抽取20个关键词。囿于2010—2013年所搜集的新闻报道样本数据过少,文本长度简短且说明性文字稀疏,分析数据不够准确且客观性不足,故仅分析2014—2019年的数据。2014年热点话题特征词分布见表3-2-3。
表3-2-3 2014年热点话题特征词分布
续表
注:括号内数字表示占比。(下同)
由表3-2-3、图3-2-3可知,2014年教育网络舆情热点话题重点集中于高校教学管理、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诚信、教育收费管理、暴力与冲突等主题上,而涉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因素尤为显著,如间谍打入大陆内部企图策反大学生,极端分子通过组织游行、罢课等方式企图分裂国家等话题。
图3-2-3 2014年热点话题热度分布
2014年度学生诚信考试话题热度较高,学生作弊、高考替考等系列话题透支了公众对教育管理和学校教学管理的信任度,而对高校辅导员制度的讨论,也将高校教职制度改革推向舆论高地;在教育管理话题上,培训机构乱收费、高校科研经费和学术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以及教育部对新闻学院的重点建设问题也一度引发公众讨论。此外,学生意外死亡与身体伤害等问题也不容小觑,因为,大学生跳楼自杀、施暴分子持刀砍人等话题,极易引发高校学子和社会的恐慌。
由表3-2-4、图3-2-4可知,2015年话题1和话题2的热度较高,重点聚焦于高校腐败、学生意外死亡、公共安全事故、高考替考、考试泄题等话题。尽管话题3和话题4的热度权重相对较低,但其主要特征词仍在一定程度反映了高校安全风险管理不足、教育部门对招生考试把关不严等问题。因此,有关教育公平、学生价值观、高校学科建设等方面建设的工作亦不能停歇。
表3-2-4 2015年热点话题特征词分布
图3-2-4 2015年热点话题热度分布
2015年度涉事主体主要为高校,涉及的议题有管理层腐败、学生自杀、研究生管理、宣传片抄袭、实验室爆炸、入校门票收费、重点学科建设、大学生参与红色运动纪念日讨论等,其中北京大学的话题热度较为显著。深究其理,可能与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排名第一的人文高等学府地位密不可分。近年来,北京大学在稳抓思想教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出现了管理层腐败、教师师德有失等问题,该校管理者与有关政府部门需加以重视。
从2016年的话题热度分布状况来看,该年份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制度建设的重要年度。该年度话题热度较高的议题有:高校医院管理、食堂等后勤保障管理、学位授权变更、就业问题、高考招生、教师编制改革、创新创业政策、去行政化改革、高考招生录取政策、教育公平、本科教育管理问题(表3-2-5、图3-2-5)。
表3-2-5 2016年热点话题特征词分布
图3-2-5 2016年热点话题热度分布
尽管教育部狠抓教育建设与制度变革,出台了各项配套政策并派出专门小组对高校各方面进行巡视和督查,但意外死亡与学术不端等话题仍然屡次出现。2016年度,女大学生坠楼身亡、跑道坍塌致学生死亡、硕士研究生学术造假、女大学生裸贷等系列话题曾在一段时间内产生较大的舆论风波。因此,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引导和核心素质的培养,重视高等教育,培养学术道德,重视家庭教育,增强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当前的重中之重。而作为立德树人的教师,更要谨守师德,自觉肩负起提升学生素质的责任,完善自身人格,坚守法律底线、职业底线和道德底线。
2017年的话题热度分布较为均匀,话题4的热度相对较高,其中以意外伤亡类话题在全年中最为显著(0.218)。结合其他特征词来看,该年度幼儿园、中小学学段的意外伤亡话题较为严重,关联性特征词如“性侵”“虐童”“坠楼”“校园贷”等也侧面反映出校园管理存在一定疏漏。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教育现代化的当前社会,要将法治理念深入贯彻并落实到教育工作中,以法治理念引领教育发展的方向,以法治手段解决教育改革的难题,以法治方式营造人才培养的环境(表3-2-6、图3-2-6)。
表3-2-6 2017年热点话题特征词分布
图3-2-6 2017年热点话题热度分布
在教材建设上,教育部深化了教材和课程改革,重点强化了中小学课程的实施监测工作,如针对“抗战胜利(0.028)”的历史话题,教育部对教材做了新版修订。教材体系建设是我国树立文化自信、教育自信的基础,在中小学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坚定文化自信关系到我国教育人才的培养[3]。
此外,2017年高校建设、义务教育、招生考试、教育公平等关乎教育改革和教育建设的话题热度较高,教育部专门印发了若干文件对中小学教材、幼儿园虐童、校园欺凌、高考招生、教学事务等问题进行规范管理。从特征词分布来看,该年度教育科研贡献度和高校建设得到增强,教育理论成就也明显提升。
从2018年的话题热度分布来看,该年度较之前最大的特点是:深化了教育体制改革,强化了我国社会主义思想价值体系建设,并高度关注教育学科的发展,时刻紧跟教师培养和教育现代化,在教育多元化和教育信息化道路上做了重要探索[4]。从热度较高的话题2来看,思想建设和安全风险是我国政府与民众十分关心的问题,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节点,我国学生与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建设亦是成果显著。在创新创业、人工智能、课程多元化探索上(足球:0.031),教育部均做了积极尝试(表3-2-7、图3-2-7)。
表3-2-7 2018年热点话题特征词分布
图3-2-7 2018年热点话题热度分布
即便如此,在儿童培养与学前教育管理上依然存在些许问题。分析表3-2-7可知,2018年度虐童、幼儿园争议、校园欺凌、中小学生面临安全风险等问题依然存在。儿童作为世界的新来者和祖国的未来,需要给予更为人性化和贴心的呵护。学校除了教育和课程传授之外,更应成为儿童的精神家园和健康憩所,构建以儿童为主体的校园生活。
纵观表3-2-8、图3-2-8,2019年话题1和话题2的热度分布较高,引发强烈讨论的话题分别有意外伤害(0.269)、幼儿园管理(0.141)、教育现代化建设(0.096)、论文抄袭(0.084)、招生就业(0.069)、考试(0.079)等。
表3-2-8 2019年热点话题特征词分布
图3-2-8 2019年热点话题热度分布
从历年数据对比来看,2019年意外伤害话题出现较为频繁,从“欺凌”“猥亵”“报复”“殴打”“意外伤害”等特征词可窥一斑。由此关联的学前教育、幼儿园管理、学校监护问题随即引发社会热议。“校园冲突”和“校园暴力”不仅严重侵害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挑战法律和道德底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相关责任部门需严查严防,用法律手段让校园回归宁静。结合“中毒”“就餐”“食堂”“食品安全”等特征词来看,以校园食品安全为主的校园后勤保障方面也备受社会关注,现实中暴露的食品安全话题更是牵动千万家长的心,这不仅反映了学校负责人存在一定作风问题,而且学校制度方面也有漏洞,责任部门需高度重视。
2019年教育现代化话题引起了我国政府及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从“教育改革”“减负”“自主招生”“职业教育”等特征词便可得知。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拉开帷幕,高考招生也出台相应政策性文件,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该年度为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齐头并进的一年,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教育强国,跻身国际教育一流队列,从基础教育抓起,深化教育体制变革是至关重要的。
3.近十年来我国教育网络舆情热点话题的主题特征演变分析
通过对2014—2019年热点话题分布热度与特征词的提取、分析、概括,笔者发现贯穿始终的重点特征词有:校园管理、国家安全、意外伤亡、自杀、教育改革、高校腐败、北京大学、高考招生、后勤保障、学术不端、高校建设、教学事务、校园欺凌、人工智能等。而有关国家安全、校园管理、教育改革、高考招生、意外伤亡的话题,更是始终占据话题热度排行榜前列。由于中国家庭教育环境与校园环境的复杂性,校园中发生意外伤害事件是难以避免的,而后勤保障、教学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疏漏,亦加大各学校的安全风险。由于北京大学是中国顶尖高等学府,与之相关的话题讨论从未停歇,但近年来热度有所下降。
图3-2-9 2014—2019年关联特征词热度分布变化
通过对历年来话题内容特征词的分析(图3-2-9),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目前,意外伤亡事件对我国在校学生的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尤其是对大学生。由于大学生相对中小学生而言,思维更为活跃,更善于利用传播媒介,处理事情更有行动力,其高等教育学历更易受到社会和舆论的关注,所以有关大学生的意外伤亡事故发生之后,话题极易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并扩散,产生具大的社会影响力。结合近年来的话题特征词分布可知,高校大学生产生自杀、坠楼、打击报复行为的比重有所上升,高校管理者需引起重视。而在中小学及幼儿群体中,教师虐待、体罚、报复学生的话题报道与扩散比例有所增加,校园暴力、校园性侵等关于学生品德与教师作风的问题亦成为敏感问题。学校在传授知识之余,思想道德建设同样不容忽视。
(2)近些年,我国在教育建设上最显著的成就之一便是对高校的建设,尤其是高校现代化、国际化建设。依据高校基本职能,笔者从上述话题特征词入手,在人才培养、本科教育、创新创业、职业教育、学科发展、思想建设等方面对我国近年高校建设问题进行分析。近年来,国家狠抓高校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加大教学事务、学术研究管理力度,对高校课程建设提出要求,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变革,我国高校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3)近年来,高校学生“辱华”“罢课”“被策反”“当间谍”等话题引发热议。随着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快速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其他国家无疑造成了巨大威胁。一些国家和不法人士,企图以文化渗透、舆论干预等形式影响我国文化发展与教育建设,对此我们必须有所防范。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宣管部门与安全部门得牢牢监测网络舆论,高校管理者更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防止不正常言论的出现,以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4)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重要变革时期,各领域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与转型,教育领域的发展变革亦成效显著。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教育部努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化课程内容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人才成长“立交桥”支撑措施等;在教育体制上,积极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坚持教育公益性质,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教育基本政策等;在管理体制上,完善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机制,落实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健全教育监测评价机制,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在保障机制上,改革教师管理制度,设立专项资金,大幅提高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村小和教学点的教师待遇,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改进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等。
(5)近年学术不端现象高发普发,由于学术评价指标的失当、科技奖的诱惑、学术界李代桃僵的恶劣示范效应、科研工作者学术地位的严重不平等、科研工作者收入的悬殊、科研人群管理的疏忽、个人的投机取巧、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导师的滥竽充数、学术打假体系的缺乏等原因,我国学术不端问题伴随着传播媒介的普及与丰富逐渐被揭露。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惩治学术不端乱象已迫在眉睫。教育部门需严厉整治高校学术不端的行为,净化科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