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主体转向

(一)舆情主体转向

舆情主体研究是教育网络舆情研究的基础。在庞大复杂的媒介空间中,教育网络舆情主体呈现出从“人人”到“人机”的物理空间转向,主体意见表达从“事实传递”到“情感表达”的情感关系空间转向,主体间交互从“直线勾连”到“网络联动”的互动关系空间转向。由于网络空间的兴起,教育舆情事件中“人人”间的交往距离打破了地域局限,“人机”关系作为“人人”关系的补充应用于教育舆情事件中,激发了主体的意见表达欲望[1]。另外,从现有文献的研究热点解析,宏观层面上,许多文献都强调教育舆情主体的信息分享,主体对教育舆情的影响,以及意见领袖在教育网络平台的传播作用等内容。微观层面上,侧重解析主体智能互联时代教育舆情主体意见表达的新样态。基于舆情主体的血缘、业缘、地缘、趣缘等关系形成教育舆情传播的社群小圈子。而这些社群小圈子在教育事件议题探讨中,促使教育舆情分布的“巴尔干化”愈加凸显。后真相时代,舆情主体的情绪情感成为了教育网络舆情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教育舆情主体意见表达不再以真实和客观性为纲,理性与非理性舆情差距缩小,教育舆情传播过程重视情感和立场。相较于传统的教育舆情信息生产与流通而言,取而代之的智能媒体中的舆情主体不断被吸纳成为动态信息网络空间的节点成员。他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实现基于信任的“强连接”和基于参与的“弱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