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舆情特征
1.舆情体量大,升温快,微博为主要信息传播平台
据舆情监测系统数据显示,3月12日下午新闻微博平台上最早出现关于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食品腐烂的信息,3月13日舆情信息量达到事件的最高峰,当日产生舆情信息30466条,13时为当日的最高峰,共产生5400条舆情信息。截止到2019年12月,新浪微博平台上关于“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品安全问题”话题的讨论已超过4.6万条,阅读量高达5657.6万。可见该事件一经曝光之后,在短时间内讨论热度飙升,生成了巨大的舆情体量。
图2-5-1 各媒体平台信息分布图
如图2-5-1所示,该事件的媒体报道总数量为44590篇。其中微博平台的报道数量最为突出,为36517条,网媒为2797篇,微信发文2291篇,分别占总报道数量的81.90%、6.27%和5.14%。此次事件微博与微信的报道数量占全部平台的比重超过85%,可见微博和微信对此次舆情事件起着重要的传播和推动作用。
2.热度曲线总体呈波浪状,官方部门的回应推动舆情新峰值
从舆情走势图可知,该事件的舆情量整体上呈波浪式下降的趋势。在还未得到官方调查结论之前,网民与媒体对此事件投以极高的关注,在3月13日时达到了整个事件舆情热度的最高峰,舆情信息量为36517条。此后,舆情热度逐渐下降,但下降是波浪式的。3月15日,温江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金温江”发布关于36名自述身体不适学生的体检结果,结果显示未发现与食源性疾病有关的异常指标;当天下午官方微博“温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公布了食品监测的第一批调查结果,两则通报并未平息公众的愤怒,再次激起网民与媒体的热烈讨论,舆情热度出现小幅度的回升现象,这是事件舆情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当日舆情量为13013条。随后事件热度继续呈下降趋势,且下降速度较快。3月17日,成都市联合调查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事件调查最新结果,并就家长摆拍行为进行说明。以线下召开发布会的方式澄清谣言,通报最新调查结果,从而再次引起人们对事件的关注与讨论,将舆情热度推向第三个高峰,当日舆情信息量为17770条。3月17日后,舆情开始回落,网民也逐渐接受事件调查的结果,舆论归于理性。(图2-5-2)
图2-5-2 舆情走势图
该事件的舆情信息量在3月13日到达顶峰后就呈波浪式下降,15日与17日出现的峰值虽远远低于最高峰,但足以看出官方的回应带来了舆情的回涨。官方及时必要的回应对推动事件的良性发展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