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转换:舆情研究转向的参照维度
新媒介环境塑造了教育议题表达新图景,但教育网络舆情研究的创新发展亟待重视。原有的文献研究、规范研究已不能满足教育网络舆情研究的需要。文献资料表明:有关经验性实践角度来阐述教育网络舆情现象的情况较多,对舆情演化过程与规律深刻剖析的较少。近年鲜有以定量研究中调查研究为主的实证研究范式,而以定性研究中案例研究为主的解释主义研究方式和批判主义研究范式勃然兴起。归根到底,较为稳定和成熟的研究范式尚未形成。结合教育网络舆情主体议题表达的新传播特点,笔者尝试提出加速教育网络舆情研究创新的三个参照维度。
一是教育网络舆情研究的社会心理范式。智能互联时代,人们的情绪情感和社会心态远比知识和意见更能成为促生真实教育网络舆情的重要指标。情绪情感是由教育舆情的自发性、舆情传播下话语体系建构特征,以及当前社会情境所决定的,是一种非理性的个体认知。所以有必要了解用户教育事件议题表达时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情绪,挖掘出情绪因素对教育舆情的作用机制。社会心态是某一时段内社会群体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及价值取向。在网络传播的驱动下,个人认知理性与情感情绪产生共振,促使其现实心态得以充分表达。教育网络舆情场域中任意非理性的情绪释放、情感态度行为倾向都隐藏着激荡不定的社会心态问题。所以不论是对教育网络情景下的个体情绪情感分析,还是对社会情绪的心态把控,社会心理范式在教育网络舆情研究的理论构建和实践引导上不可或缺。
二是教育网络舆情研究的政治学范式。历来舆论表达在传统国家治理方面只是一种参与政府自上而下搜集信息的程序化政治形式。随着网络环境下话语权的自由化,教育网络舆论不再被当成学校管制的压力和风险来源,吸纳多元主体协商对话,创造表达的空间,汇聚各种理性的公共意见形成社会共识尤显关键。教育网络舆情研究可尝试以政治学范式探索网络舆论与校园治理、网络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等诸多议题为切入口。
三是教育网络舆情研究的复杂系统范式。如何诠释教育网络舆情形成的复杂过程是深刻理解和管控教育舆情的关键。以往文献对教育网络舆情研究偏向于静态描述为主,往往忽略了教育舆情主体间的互动过程对舆情生成内在机制的作用。教育网络舆情系统是一个彼此互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系统,不是个体或局部功能的简单叠加。因此,剖析教育网络舆论场需要参照持续的短期系统中众多个体或局部行为的整合,实现全局行为的长效预测,进而整体逼近。教育网络舆情研究可借鉴复杂系统研究范式从个体、关系、结构等多维度对教育网络舆情发生机理、人际系统、传播规律进行把握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