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市场发展与个体自主学习需求相统一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越来越多社会工作对劳动者知识水平要求的提高,年轻人群对学习产生了极强的需求。无论是规模巨大的考研市场,还是海淀区灯火通明的黄庄,都显示着针对这一需求的文教市场正迅猛发展。互联网的介入,又使得这两种需求的对撞成为教育网络舆情的一个发生高地。这一主题下的舆情可拆分为两个领域,一个是商业化相对成熟的教育培训领域,另一个是更多出于共同爱好或者精神分享产生的兴趣学习领域。
在教育培训领域,迫切需要知识与技能提升的用户和渴望从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分得红利的商家推动着海量资本进入这一领域。考研、考公、出国等领域被各式各样的教育机构所占领,然而资本迅速扩张却带来了收费混乱、课程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目前线上教育领域培训机构主要有两种发展模式:一个是以新东方在线为代表的教研模式,即组织各个部门进行教学研究,然后对新教师进行培训以保证所有老师的授课水平基本一致,但缺乏针对性;一个是以文都教育为代表的加盟模式,各地的授课教师有极强的自主权可以决定自己的讲课风格,但松散的管理使得背后的组织架构更加混乱。例如2019年10月韦博英语多家分店倒闭,被曝机构曾诱导学员贷款缴费。此事便是加盟机构管理混乱,学生利益难以保障的一个缩影。学生的诉求与利益保障依旧是这一领域今后舆情爆发的主要诱因。
相比之下,商业色彩不那么浓厚的兴趣学习领域则成了主流媒体正面报道的典型。2019年4月17日央视网发布了一篇名为《知道吗?这届年轻人爱上B站搞学习》的新闻,随后引发了各大媒体对于年轻人自主学习话题的讨论。相较于在培训机构以考证升学为目的的学习,青年人在B站、TED、网易云课堂的学习则少了些功利主义色彩。这些平台上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既有传统的考研、法考课程,也有前沿的科技新知、厚重的人文社科等内容。“年轻人并非年长者想象的那样热衷无脑娱乐,反而他们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被一些深度的、有意义的东西深深吸引。”[8]用户在这些视频平台自主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通过评论区与弹幕相互交流学习中的感受,形成了良好的社区氛围。学习内容的上传者除了上传搜集到的学习资源,同时也进行原创工作,这一过程中诞生了不少网络红人。例如清华博士毕啸天以“毕导”为ID发布的《微信红包先抢和后抢差距居然这么大》,利用数学与算法逻辑寻求抢红包背后的技巧;人大附中李永乐以“李永乐老师”为ID发布的《别被高价“不粘锅”忽悠了!李永乐老师讲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这些创作者不像课本那样有一个学科教学大纲,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小案例为起点,介绍某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更多属于科普性质。
与个体自主学习相关的舆情由于涉及的主体人群分散,因此很难因为某起具体舆情事件而引发大规模关注,但由于无论是人们自主学习的需求还是文教市场的规模均处于一个迅速扩大的阶段,市场与求学者需求的统一将推动更多新的学习模式与行为产生,而这些新模式又会为教育网络舆情带来新的议题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