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专家观点

(二)专家观点

专家学者的观点主要聚焦于支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找寻“水课”与“金课”的评估标准,金课的打造对于教师课堂教学也是一个考验,等等。

1.支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金”就是值钱,“水”相对廉价,“水课”是相对“金课”来说的。可以说“水课”是不用心的课、技术含量低的课、过时的课、没有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课。教授要到本科生课堂上讲课,淘汰“水课”,奖励“金课”,把最好的资源给本科生。

2.找寻“水课”与“金课”的评估标准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表示,评判“水课”和“金课”,一方面是看学校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能给学生什么,含金量是多少,学生获得感是什么;另一方面,老师是不是全身心投入到教学里也是一个重要指标,有可能本来内容是“金课”,但是老师讲得不认真,也就变成了“水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宏新认为,评判课程是否“水”,最根本的是要看主讲老师是否认真对待课程。每一门课的开设,大都经过了学校和专业的长时间考量。大部分情况下,没有哪一门课程真的“水”,只有老师讲得“水”、学生学得“水”而已。

3.对教师课堂教学是一个考验

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曹萍表示,本科教育阶段既是当代青年学子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的成型期,也是他们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在思政课中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他们的人生志趣,使思政课成为有吸引力、有抬头率、有参与感、有获得感的“金课”。这就对传统的大班授课的思政课堂教育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教育部创新创业教指委委员、中南大学创新与创业教育办公室主任杨芳表示,对教师来说,如何把课程与科技前沿、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怎么打造“金课”,让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也是一个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