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队管理的基本原则
1.正面教育和启发诱导原则
这条原则指的是在班级管理中要坚持用科学的道理和正面的、先进的事例进行启发诱导,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让学生明辨是非,接受教育。坚持正面教育和启发诱导原则主要有两方面的依据:①学生认知和品德发展的规律。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评价能力还相对落后,认知发展也不成熟,道德判断能力相对不完善。他们的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大,喜欢接受新鲜事物。这就决定了班级管理者一定要通过正面的教育和启发诱导,帮助学生分辨是非,并且能够初步领悟评价善恶是非的标准。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班级管理中要采取正面教育、耐心说服、循循善诱的方法,而不能实行粗暴、强制、压服的方法。[5]
2.尊重与平等对待学生的原则
这条原则指的是班级管理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要把学生看成自由、独立、完整的有其独特天性、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并以此为前提接纳、理解他们,宽容地对待他们。[6]
(1)坚持尊重学生
尊重的需要是人的正常需要,尊重人、尊重个性就是尊重创造力,尊重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实践证明,尊重儿童的天性与自由,平等地对待儿童,有利于儿童潜能的形成,有利于儿童幸福感的形成,有利于受教育者能力和人格的发展。因此,班级管理者要做到:一是尊重学生的心灵。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抱负和志向,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二是尊重全体学生。教师不仅应该尊重优秀的和一般的学生,而且应该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被孤立、被拒绝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教师意见不一致的学生。三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隐私。《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可见,国家以法律的形式为学生受尊重的权利提供了保障。简言之,就是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当众批评学生,不随意向家长告状等。[7]
(2)坚持平等地对待学生
平等对待学生要求班级管理者与学生建立和谐的、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平等地对待学生,要注重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式,做学生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我国的教育改革十分重视建立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平等对待学生要求:一是平等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即平等地对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学生,平等对待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平等对待男生和女生,平等对待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平等对待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平等对待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学生。二是给予所有学生平等的机会,即给予所有学生担任班干部的机会,给予所有学生进行各种选拔、安排座位、上课提问的机会以及处理学生矛盾冲突时平等。三是公平地评价学生,即在公布成绩时平等(就是鼓励学生平等竞争,不特别表扬那些排在前面的学生,也不批评排在后面的学生,鼓励每个人自己和自己进行纵向比较),在评价学生时平等(不以成败论英雄,也不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重要的指标,肯定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8]
课后思考题
1.什么是班级,什么是少先队?二者有何联系与区别?
2.班队管理的内涵是什么?
3.班队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4.少先队阵地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注释】
[1]金含芬.学校教育管理系统分析[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300-301.
[2]李学农.班级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3]具体内容可参照,中国少年先锋队官网,http://61.gqt.org.cn/?173edu.org。
[4]俞永一.新编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指南[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9.
[5]古人伏.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陈会昌.理解“尊重学生”的内涵,学会尊重学生[J].河南教育,2007(2).
[7]陈会昌.从“尊师爱生”走向“尊重和平等”[J].河南教育,2007(1).
[8]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