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班队工作者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观察法是指班队工作者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出发,在学生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与分析,从而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一种方法。为使观察客观、真实,在运用观察法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队工作者应注意观察的全面性、客观公正性和观察的经常性。
根据观察场所的不同,班主任对学生的观察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日常观察和活动观察。日常观察是指班队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可以随时随地观察到学生的举止言谈、感情变化。这种日常情况下的观察了解最直接也最真实,因为它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学生的各种表现都是其自然地流露,不含虚假成分,所以最容易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一贯品质,发现他们的细微变化。活动观察则是班队工作者了解学生有力手段。首先,班队工作者可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包括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如注意力集中情况、遵守纪律情况、完成作业情况、知识掌握情况、课堂发言情况,以及对学习成绩的态度等。其次,班队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班队活动,如班级例会、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在活动中重点观察学生的思想品行和行为作风,发现学生个性特征。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班队工作者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对学生情况知情者的调查访问,对学生课内外生活环境和各种表现,进行有计划的考察,从侧面间接了解学生的一种方法。首先,从调查对象来看,在调查法使用过程中,班队工作者的调查对象十分广泛,任何了解学生的人,如学生的老师、同学、家长、朋友、邻居、社会群众等都可以作为调查对象。其次,从调查方式来看,调查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开调查会、个别访问、书面问卷等。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形式,即书面调查和访谈调查。书面调查包括各种问卷、民意测验和投票等;访谈调查包括家访和对其他相关人员的访谈。家访法可以使教师掌握许多在学校里无法掌握的学生情况,有利于班队工作者全面了解学生的生长环境和过程、身心健康、性格和情感、家庭教育、家庭表现以及家庭成员的情况等。当然,家访不仅是为了了解和研究学生,也是为了协调家庭和学校在学生教育中的关系,互通信息,进行家校共育的重要手段。家访应当是教师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不应当只在学生出了问题、犯了错误时才家访,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及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整体状况。对学生周边相关人员的访谈要尽量采取个别访问,以免调查对象因人多怕泄密而不敢说真话,应尽量选择能够客观反映情况的人进行调查,一般不宜选择与调查对象关系最好或最差的学生做调查,同时要为反映情况的人保密,以免造成学生之间的矛盾。
(三)谈话法
谈话法,是班主任通过与学生直接对话,深入了解学生的一种方法,它具有直接、主动、真实等优点,是了解和研究学生最为直接的手段。根据谈话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笔谈和面谈。笔谈主要通过书面交流进行,可以通过学生周记的批改以及传统书信和网络沟通等形式展开。面谈也可以分为主动式谈话和参与式谈话两种形式。主动式谈话法是指主动与被了解对象进行谈话的方法。这种谈话可以面对一名学生或多名学生。用主动式谈话方法应注意时间、场合等因素,根据需要也可采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参与式谈话方法是一种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和活动中,通过活动与学生进行随机性谈话,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的方法。
采用谈话法了解和研究学生。首先,要注意谈话时机的选择。例如当学生取得成绩或犯错误时,当学生遭受挫折或故步自封时,当学生迷失方向或有良好表现时,当新学期开始或结束时,当考试之前或考试结束之后,都是与学生谈话的最好时机。其次,要注意地点的选择,谈话场景直接影响谈话效果。再次,要注意谈话方式。班主任必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对待,态度要亲切自然,使学生感到易于接近,同时要注重倾听学生的意见,启发学生说出心里话,这样才能较好地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在谈话中还要针对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谈话方式,要讲究谈话艺术。
(四)资料分析法
资料分析法是班队工作者间接了解学生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了解学生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发展意愿。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资料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一是学生的档案资料,如学生入学登记表、学籍卡片、历年的学习成绩、操行评语、奖惩记载、体检表等。这些材料记录了学生的成长历程,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学生过去的表现。二是学生个人的文字资料,如日记、作文、学习笔记、作业、个人总结、思想汇报等。很多学生的心扉不愿为别人敞开,他们以日记、作文、思想汇报等形式予以倾诉。班主任通过阅读这些资料,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三是学生个人作品分析。这主要包括学生的艺术作品呈现以及网络空间等。学生的作品是学生心理活动的结果,是反映学生才能最具体的材料之一,通过学生的作品,不仅可以看到学生的各种能力发展的水平,而且通过其数量与质量,还可以看到学生才能的倾向及其发展水平。通过网络空间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个性特点。四是班级各种活动的记录,如班级日志、团队活动和班级活动的记录等。班主任通过阅读这些资料,可以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总之,了解和研究学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全面性、及时性、经常性和客观性,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有偏见或成见,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