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第三节 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有人曾经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在这里用过河要有桥或船的形象比喻,生动而又深刻地说明了解决方法问题对于完成任务、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掌握并运用合适的方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降温处理法

所谓降温处理法,是指突发事件发生后,教师不急于做出结论或者粗暴地把学生置于自己的对立面,而是采取淡化的方式搁置争议,等待时机成熟后再做处理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理由如下:第一,突发事件发生后,班主任容易心理失衡,从而缺乏充分的教育准备和冷静细致的分析;第二,突发事件发生后,学生情绪激动,容易产生抵触和对立情绪,因此很难心平气和地接受教育;第三,班主任需要时间调查事情真相,这对妥善处理突发事件非常重要。运用降温处理法时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班主任虽然不要轻易下结论,但要对突发事件做一个预处理,并让学生理解这样处置的理由;第二,突发事件的处置时间不能拖得太久,否则将降低教育成效。

【案例10-8】

课间,两个学生在教室的走廊上打架,值日班长急忙喊我到“战场”。此时,两人正你揪着我的头,我抓你的衣领。他们已意识到我站在身边,但谁也不愿先放下手,仿佛谁先放下手,谁就是理亏的一方。于是,我用平静的口气说:“怎么能打架呢?都把手放下来!”两人几乎同时放开对方,随我走进办公室。两个学生眉宇间都透着怒气,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此时,我若有半句责问的话,便会在办公室引发一场火辣辣的争辩;我若提出批评,他们又没有申辩的机会,问题也一下子处理不了。片刻,我用十分平静的语气说:“你们先各自想一想,看自己有哪些不对的地方。”我把“自己”二字强调得很重,说完,便改起作业来,借改作业之机留心他们的神情和举止。起初,一个仰面朝天,一个扭头望窗外,互不相视。一会儿,他们偷偷地看我改作业,此时,他们的情绪缓和了一些。良久,当他们都意识到我似乎不问他们的事,只是忙于改作业时,都低下头沉思起来。再过一会儿,两人露出好像都想偷偷地看对方的神情,当两人视线碰在一起时,几乎禁不住一齐“噗嗤”一声笑起来。此时,我放下笔,不无幽默地说:“你们平时本来是一对要好的朋友,一定是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才动手。我看,一个巴掌打不响嘛,是不是?”没等我把话讲完,两人便争先恐后地检讨自己的错误,主动向对方认错,并保证今后再也不打架了。

(来源:秦启轩.小学班队管理实务与案例分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127.)

(二)以退为进法

所谓以退为进法,指以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班主任以退让的姿态作为进取的阶梯。退是一种表面现象,由于形式上的退让,学生或家长心理上得到了满足,思想上放松了戒备,这时学生或家长通常会满足班主任的某些要求,而这些要求正是班主任的真实目的。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班主任以退为进,有利于增强自己在同学们心中的威信,有利于事件向好的方向发展。

【案例10-9】

小荣来自四川农村,几个星期前随同在苏州打工的父母来苏并插入我班。因他进班较晚,班级男生非正式小团伙已经形成,加上他的蜀音难懂,性格又偏内向,所以,一时间没能融入群体,在班里常常显得形单影只。我也忽略了这一情况。

一天体育课自由活动时,班上几个男生在打篮球,小荣孤身于圈外待着。两队争球中恰巧篮球滚到小荣脚边,他捡到球就跳起投篮,由于脚下打滑不慎摔倒,右手在撑地时手臂轻微受伤,经过多方紧急处理,并请家长带到医院检查也无大碍。我本以为事情已得到解决,没想到,从医院回来后,家长就找到我说要追究一起打篮球同学的责任,让他们赔偿医药费,并声称绝不动用医保。眼看家长越说越激动,情绪已经有些失控,我知道考验我班级管理智慧的时刻到了。

虽然我知道在小荣受伤问题上其他学生是无辜的,但此刻不是理论是非曲直的时候,因为辩解只会更加激怒家长,让家长认为班主任护短,最后惹火上身。当务之急就是消除家长的无名火,控制好家长的情绪。经过思考,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无为:

不做任何辩解,倾听家长呼声。班主任必须拥有这样的胸襟:虽然不赞同你的意见,但坚决维护你讲话的权利。果然,从家长的话语中我听出,家长在认定其他学生应该为小荣受伤承担责任的同时,也为孩子在班里“孤苦伶仃”的处境心痛,因此声称必须让这些学生付出一些代价。原来家长内心里一直为孩子在班级遭到孤立而怄气,借此机会便一根筋地想狠狠地出一口气。

然而,尽情发泄一番后,当家长看到我无辜地跟着受气,却没有任何辩解和怨言时,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气自然消了一半。这就为本次事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平解决打下了良好基础。

预设:

站在家长立场,等待家长意见。待家长冷静一些后,我问家长:“小荣的‘下家’找好了吗?因为追究那些同学责任后,小荣就必须转学了。”家长急忙向我表示,并没有打算让孩子转学,他们感觉学校学习环境很好。

我便告诉家长,追究同学责任后,小荣必然会被人为地孤立起来。之前他的被孤立可能是因为生疏和磨合,还没来得及融入男生小团体。如果家长执意追究同学责任,就可能导致其他同学以后会抱着“惹不起还躲不起”的想法而远离小荣,小荣不就只能孤独到毕业吗?

我又具体地给家长做了一个假设:几个同学正在打篮球,见小荣一走近,他们就抱着篮球像避瘟神一样“落荒而逃”,小荣心理能够承受吗?这样的结果不正是家长出足了气,孩子受够了罪吗?家长听我说得有道理,默不作声了。显然,我假设的情况是家长发飙时所没想到的。

听到这样做的可能后果,家长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庆幸这件事只是在班主任这里闹一闹,班级学生还不知道。随后家长央求我为这件事保密,不要让其他学生和家长知道。看见家长气也消了,脾气也没了,我采取第三项措施的时机就成熟了。

讲述:

还原事实真相,消除家长误解。我先把自己调查了解的事故经过向家长讲述一遍,然后找来小荣,让他向家长还原事故真相。其实之前小荣已经把事情经过向家长讲了,还说当时那几个同学马上跑过来把他扶起,并搀扶他与班主任一起赶到医院。但家长就是不相信,认为小荣是怕得罪人,便把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因此小荣越是把责任向自己身上揽,家长就越不相信,火气也就越大,最后导致“火山爆发”,出现前面描述的失控状态。

承诺:

承担自己责任,解除家长忧患。现在家长担心两个问题,迫在眉睫的是小荣手臂受伤,在学校生活不便;其二就是小荣必须打破与其他同学的隔阂和孤立,融入这个班级。为此,我首先承认自己工作有过失,明确表示会努力促进同学之间建立良好关系。

其次,我告诉家长,在小荣受伤瞬间,同学们就自动分成三拨:一部分同学搀扶小荣,一部分同学到办公室找我,还有一部分同学到医务室找校医,即使到了医院也还有几个同学一直陪着他,由此我劝家长大可放心。至于小荣伤愈之间可能遇到的一些不便,我也会安排其他同学帮忙照顾。听到我的担责和承诺,家长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说“谢谢老师,谢谢班级”。

随后我找到班级几个男生,把需要他们帮助小荣的事讲给他们,他们都非常痛快地答应了。就这样,以小荣受伤为契机,我和班级同学共同努力,终于使他融入了班级群体中,也赢得了家长的信任。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面对家长的任性“维权”,班主任不要挑战家长的“底线”,而要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使事态向好的方向转化。

(来源:王德明.面对家长“任性维权”:退为进,巧妙化解[EB/OL].https://www.sohu.com/a/132471272_508481.)

(三)借题发挥法

所谓借题发挥法,指班主任把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中,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借题发挥“大做文章”。借题发挥是班主任必须掌握和经常运用的手段。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当适时抓住各种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

【案例10-10】

王老师正讲课,小明脱下自己的外套,递向后面的同学。在老师的注视下,这件衣服经过了四个学生终于来到了最后排小刚的手里。在衣服到达目的地后,王老师慢慢地走向了小刚,虽然心里很生气,但是还是尽量克制自己。

王老师问道:“是你不舒服吗?”

“是觉得有些冷。”小刚轻轻地说。

“哦,觉得自己冷要件衣服,你这个要求很正当。”其他学生全笑开了,大家轻松了很多。

王老师:“虽然你的出发点是合理的,但我觉得你的方式是错的,下面你站起来给大家说说,你的行为为什么不合适?”

小刚:“我影响了大家的学习。”

教师(进一步发挥):“是啊,你的这种方式确实影响了大家的学习。第一,合理的理由更应该选择合理的方式。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想拥有钱,但不能去偷去抢。第二,传递的同学免不了‘知法犯法’的罪。大家刚才都看到了,这件衣服在老师和同学的眼皮底下传递到目的地,经过了好几位同学,他们应该知道上课是不允许传递东西的,可他们还是在做自己知道不能做的事情,这不是‘知法犯法’吗?”

课后小明和小刚来到讲台,主动向王老师承认了错误。

(四)因势利导法

因势利导一词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指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所谓因势利导法,指在处理偶发事件时,要注意发现和挖掘事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然后或顺势把学生引向正路,或逆势把学生拉向正轨。因势利导法要求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利用好学生个性资源中有价值的因素,营造出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案例10-11】

学生在粉笔盒里放了一条冬眠的蛇,希望给新接班的李老师一个下马威。待同学们安静下来后,李老师带着余悸平缓地说:“据说每位接我们班的新老师,都收到一份大家赠送的‘特殊礼物’,王老师的灰老鼠、郑老师的大王蜂……而我呢,你们送了一条水蛇。”她微微笑了笑,指着那条蛇说:“我是第一次这么近看到蛇,刚才还摸到它,着实吓了一跳。不过我觉得捕捉这条蛇的同学挺勇敢,至少有一定的捕蛇经验……我相信,凭他们的能力,不仅仅能做到勇敢,还应该做出点其他什么,老师相信你们。”那几个调皮的学生没料到老师表扬了自己,只是呆呆地听老师讲有关蛇的知识……

第二天早晨,当李老师踩着铃声走进教室的时候,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她惊喜地看到,讲台上的粉笔盒里插着一束野菊花,教室里鸦雀无声……从此,这个班变了。

(五)幽默化解法

在班级管理中,由于师生在价值观、立场等方面有所差异,所以两者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师生冲突不可怕,可怕的是由于处置方式不当而造成师生关系的破裂或疏远。当面对师生冲突的僵局时,幽默的沟通方式不仅可以顺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有效地增进师生之间的亲密程度。要掌握幽默的沟通方式,班主任不仅要做好情绪管理工作,还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养成豁达的胸襟。班主任在日常的生活中,要以平和、乐天的心态去看待学生,思维不保守、固执。第二,接纳学生情绪。每个人都有情绪,学生自然也有,事件发生时可以容许学生宣泄情绪。第三,事后澄清不可省略。幽默可以避开僵局和尴尬,但之后教师应该就事论事,及时阐明自己的观点,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案例10-12】

某个活动需面粉打浆糊,班主任要求每人带点面粉。有同学喊道:“我家揭不开锅了。”教室里哄堂大笑之后一片宁静,等着挨训吧!班主任对那个学生说:“放学后你不要回家。”大家紧张地等待下文,班主任这时却说道:“反正你家揭不开锅了,到我家去吃饭,饿坏了您,我们可心疼呀!”听到这话,大家如释重负,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

对比下面这个案例:

一进教室,王老师就看见讲桌上有一堆橘子。橘子外观完好,但似乎不太寻常,就随口问道:“这些橘子做什么用的?”学生回答:“请老师的!”王老师含笑称谢。不料当王老师拿起一个橘子准备吃的时候,竟然发现橘子里塞满了卫生纸,学生顿时哄堂大笑。王老师满面通红,大声呵斥到:“开什么玩笑!值日生,把这些垃圾统统丢到垃圾桶里去!”整节课就在闷闷沉沉中结束了。

(来源:秦启轩.小学班队管理实务与案例分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128.)

课后思考题

1.简述突发事件的类型与特点。

2.简述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3.简述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注释】

[1]可参见,小学班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fb35b540102wrs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