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发展指导
(一)培养小学生独立性的指导
目前,受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我国小学生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和城市小学生尤为突出。独立性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构成,是人具有良好社会适应性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立足社会、发展潜能的基础。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看,独立性的培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之一。美国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那些在这方面或那方面具有某些独到之处的创造力或创造性的自我实现者,其人格上的突出特点是都具有超然独立的特性。”有效的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家庭生活、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独立性的有效途径。
1.培养小学生的生活独立性
第一,引导小学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从自我服务做起,穿衣叠被、系鞋带、做值日生;中年级可以洗衣服、拖地,在学校布置教室、美化校园等;高年级学生可以做简单的饭菜,修理桌椅,参加简单的生产劳动等。第二,指导小学生学做不会做的事情。引导儿童第一次系红领巾、第一次刷鞋,这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却对儿童独立意识和能力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老师、家长要鼓励儿童,绝不能急功近利,打击儿童独立的愿望,或包办代替,剥夺他们锻炼的机会。第三,鼓励小学生试着做想做的事情。父母和老师要顺应儿童随着年龄增长独立意识增强的这种心理变化,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积极探索,让儿童获得劳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第四,督促小学生坚持做能做的事情。意志的培养与独立性密切相关,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内化的过程,需要对儿童进行反复的强化和引导。因此,要不断磨炼儿童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意志,督促儿童不断坚持,最后养成习惯。
2.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独立性
心理独立性是独立性培养的核心。心理独立意味着思维或行为上的主体性,心理上不依赖他人,遇事自己思考、选择并做出决定,能独立自主地处理事情,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有主见,不盲从,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主动地从事活动,体会自我决定的力量。心理学者们认为,缺乏自主性的人通常在情绪情感上高度依赖别人。教师要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多种活动,在活动中多给儿童自由和选择,少让儿童服从和依赖,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控制感。
3.培养小学生的学习独立性
培养小学生的学习独立性,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教师的权威作用,忽视了培养青少年的独立精神和创造性,容易墨守成规,缺乏主见,遇事总希望老师或家长告诉怎么做。因此,班队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小学生大胆怀疑、大胆创新,在课堂上不用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思考,而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改革教学方式,鼓励小学生学会探究和发现,适时引导小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生时间管理指导
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关键期,也是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许多小学生都存在拖延、迟到、散漫的情况,时间观念模糊,不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条理性都十分欠缺,做事效率低,学习成绩欠佳。可见,培养小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十分重要,班队工作者应指导学生科学有效地安排和使用时间,尤其是小学生的自由时间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1.培养小学生的时间观念,引导小学生树立“合理利用时间”的意识
小学生在时间管理上一般具有“他管倾向”,他们往往以学校或是家长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活动,各种补习班和课外作业占据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儿童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来管理,时间并没有在儿童的心中留下独有的个人概念,它仅仅是以制度的“规训工具”的形式出现。因此帮助学生转换长期以来固化的时间概念,引导他们真正理解时间对自己及社会的意义,树立时间价值感,他们才会产生自我管理意识,才会有自我约束与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2.点燃小学生时间管理的渴望,激发其管理时间的动力
我们常常责怪孩子时间观念不强、不会管理时间等,但实际这只是问题的表象,根本的问题是孩子没有管理时间的动力。在进行时间管理时,首先,尊重和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性是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的本质要求和核心。班队工作者和家长要给小学生留点自由度,除认真完成作业和必要的学习活动外,让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支配时间,成为自己时间支配的主人,培养其掌控感和责任感。其次,要尊重儿童的兴趣,在儿童可选择的活动中,要有让他为之期盼的事情,兴趣驱动会促进小学生提高做事情的效率,进行自我管理、学习与成长。
3.练习做计划表,对学习和生活制订计划,并认真按计划执行
班队工作者可以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共同制定和执行时间表,自己管理时间,提高做事效率。刚开始计划可以粗略、有弹性一点,确认每天回家的功课或需准备的事项,然后让孩子自己安排花多少时间做功课或做其他活动,引导家长给孩子一些简单的提示。告诫学生做事不可拖拉,今天的问题今天解决。从计划一日任务开始,慢慢可以让孩子安排一周、一月甚至一学期的计划,让孩子走上自我管理之路。
4.教给小学生掌握时间管理的“二八原则”
一件事情什么时候去做取决于两个维度: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性。优先顺序=重要性*紧急性,进行时间安排时,要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排列优先顺序,这是建立在“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的原理基础上。巴列特定律告诉我们:“总结果的80%是由总消耗时间中的20%所形成的。”合理安排时间,即优先去做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如明天要交的作业;其次是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如为三天后的考试做复习;再次去做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如看正在直播的足球赛;最后去做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如玩电子游戏。
5.引导小学生学会利用闲暇时间和“零碎时间”
引导小学生处理好休闲与学习的关系,给自己制定完成任务的时间期限,提高小学生时间管理的效能感。
6.教育小学生学会区分“必须”和“想要”
如按时上学、写作业,完成这些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履行自己的责任;画画、踢球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它们能使人快乐,并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爱好和专长。但是做事情并不能完全取决于自己喜欢与否。
7.学会做时间分析
找出哪些事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做时间记录和分析,自我反省,发现浪费自己时间的、无效的事情,分析哪些是自己造成的,哪些是外界原因造成的,找出改进的办法。
【案例4-7】
我的时间馅饼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现在,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好、放松,静静地回顾自己周末的一天。早上,闹钟响了,起床了,然后整理床铺、洗漱,吃早饭。吃完早饭后,做了什么呢?是早读学习,还是看电视,或者带着宠物出去走走,还是做其他的事呢?接着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午饭吃了多久呢?吃饭的时候是专心吃,还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吃呢?吃完午饭到了下午,下午又做了什么呢?是和朋友出去玩,还是在家写作业,或者和爸爸妈妈出去?接着到了晚上,吃完晚饭后是休息了呢,还是做了别的什么事?接着到了睡觉的时间,是几点上的床呢?时间越来越晚,同学们慢慢进入了梦乡。然后又是新的一天。现在,慢慢睁开你们的双眼。
教师:同学们都回忆起来你们周末做什么了吗?现在,将刚才回忆的周末的一天,按照时间分配的多少在“时间馅饼”上画出来。这一个圆就代表一天,可以涂上不同颜色,或者用不同标志加以区分,要实事求是,越详细越好。
学生们分享交流自己的“时间馅饼”。
教师:大家的“时间馅饼”都各不相同,同学们有没有在“时间馅饼”上发现自己哪些时间被浪费掉了,哪些时间安排得比较合理呢?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8.班队工作者及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小学生树立科学的时间管理的榜样
小学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期”,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借助具体的操作经验才能做简单的逻辑思考。因此,指导小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时间管理技术也是十分有必要的。“番茄钟技术”、对时间进行“加减乘除”的时间运算、使用特制日历都是很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