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后进生的教育
后进生一般指那些品德不良或思想基础和学习都很差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占班级人数比例虽小,但能量很大,如果不重点教育,不仅会导致其自身的堕落,还会影响他人的进步,甚至阻碍班级和学校工作的全面正常开展。他们通常智力正常,由于思想基础差,用在学习上的精力少,影响了学习成绩。后进生表现为精力旺盛而又学不进去,思想活跃而又任性好动,对班集体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有一定危害。这种情况也掩盖了后进生的优点、长处。班主任要善于从分数的背后抓教育。从理论上讲,后进生的“不良”,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补救、转化的。
(一)后进生的行为特征
1.处于自尊心与自卑感交织的矛盾中
后进生常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这其实是其自尊心没有得到尊重或者受到了挫伤,使心理失去平衡,而向相反方向发展的一种变态心理反应。起初,他们也像其他同学一样,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尊重、信任、理解和保护,想尽快赶上前面的同学,想通过努力甩掉“后进生”的帽子。可是,他们得到的往往是家长和教师的批评、讽刺、挖苦甚至打骂,时常受到冷遇,因此逐渐与同学疏远,与教师和家长缺乏共同语言。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受到很大的伤害,产生了与教师、家长、学校的离心力,滋生对立情绪,认为“反正被人看不起,干脆就这样了”。心理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内心的痛苦与烦闷,导致他们失去前进的动力,形成自卑心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进生的自卑心态是他们无力改变现状、未得到他人尊重的一种结果。
2.容易陷于敏感、多疑和对立的心理状态中
后进生由于品德和学习成绩落后,经常遭到老师的训斥、家长的责备、同学的冷落。他们一旦做错了事,往往感到内心空虚,时刻害怕自己的错误被揭露出来。老师和同学无意的一句话,有时也能引起他们内心的波澜,以为是针对自己的。他们敏感多疑,时时防备别人的歧视,容易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强。
3.有追求上进的心理,实践能力差
后进生经常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教育下产生一种前进的愿望,感到自己再不好好学习、改掉身上的不良行为,就对不起父母和老师的一片苦心。因此他们也常常发誓从头做起,痛改前非,做一名好学生。但是,要上进,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和痛苦的抉择,这对于他们更不容易,因为要想迎头赶上别人,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代价。他们长期以来形成松散、懒惰的坏习惯,比如上课分心、注意力不能集中、作业拖拉等,需要很大的意志力才能约束自己。他们害怕艰苦的脑力劳动,缺乏毅力,已经形成了意志薄弱的心理缺陷。发展过程中上进心与惰性这一对矛盾的交织存在,使后进生一旦遇到难以逾越的苦难,就容易打退堂鼓,丧失前进的勇气和信心,“旧病复发”,表现出不良行为习性的反复。
4.强烈的归属和爱的需要
后进生长期成长在被压抑、被歧视、被冷落的学校环境中。他们敏感多疑,在学校得到的关爱要远远少于优秀生。他们外表冷漠,装作对什么都不在乎,不在乎学习成绩,不在乎老师的评价,不在乎在同学中的威信与地位。其实这些外在的表现,恰恰是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而不得的扭曲反应。基于这样的心理,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关心,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平等对待。只要有人在情感上接近他们,他们很容易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有些后进生甚至和社会上的一些闲散人员做朋友,这也是出于渴望有人关注、有人信任的心理,却使得坏人有机可乘。
(二)后进生的教育策略
后进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特别关注的群体,以至于谈到个别教育,有些人以为就是专门针对他们开展的教育。小学班级中后进生人数虽少,但对班级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能否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成长,而且会影响到班级的发展和家庭、社会的安定。
1.赏识教育,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坚定信念
赏识教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教育方法之一。通常情况下,班级中总会有几个所谓的“后进生”。班主任通常会或多或少地指出他们身上的种种缺点,要求立即改正,甚至还会说出一些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言语。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若引入赏识教育,则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开始阶段,可以在后进生身上寻找闪光点,把闪光点作为教育的切入点,为后进生重树转变的自信心。班队工作者可以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从后进生身上寻找优点,并利用表现好的学生作为榜样来进行熏陶。赏识的目的是为了后进生能够在班级中重塑新的形象。要让后进生以新的形象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班队工作者必须在班级中对他们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进行公开表扬,唤起他们的荣誉感。后进生是相对的,在后进生中同样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出现,这已经被古今中外的事实所证明。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对待后进生,教育得法、持之以恒,后进生也必将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就在于能够帮助学生找到社会中属于自己的位置。
2.练就慧眼,“诊断”后进的原因
班队工作者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练就一双慧眼,注重个别教育,采取个别谈话,了解后进生。用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作为积极的手段,引导他们重拾自尊与自信,从而端正学习态度。要甄别学生的问题所在,区别对待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如对成绩优秀但纪律较差的学生,应该开门见山的批评;对那些缺点多,偶尔犯错误,但有一定自尊心的学生,应该与他们融洽感情,再由浅入深地逐步教育;对那些“抱成一团”的后进生,要个别谈话,尤其是对那些不善言谈的学生,应该采用启发式的谈话,循循诱导,让他们在思想上有所触动。
要教育好后进生,必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他们最大的心理障碍是自卑、孤僻,由此产生的心理需要会更多,如挨批评时需要尊重;受处分时需要宽容;处于困难时需要帮助;有苦恼时需要解脱;得到进步时需要赞扬……可以说,后进生出现的不良品德行为,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得不到家长、老师、同学真正的关怀和帮助有关。因此,班主任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关键是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育后进生的同时也是对教育者情感和态度的考验,要充分发挥师爱的力量与价值,尽量用关爱、信任、赞许的态度去激发他们被自卑感所掩盖的潜在的自尊心,鼓励其上进的信心。案例8-7中的这名教师不仅具有慧眼且具有爱心。
【案例8-7】
我班有一名叫王明的男生,其父母均在外打工,爷爷是他在家唯一的监护人。开学一个月,据同学们反映,他上课经常迟到、上课违反课堂纪律,老师批评他,他还狡辩、顶嘴。我第一次找他谈话时,他的态度很诚恳,并保证以后改正,哪知道,没过两天,他不辞而别。我打电话找他的爷爷想询问情况,没想到,开学初他写给我的号码是空号,打不通。他返校后,我第二次找到他,和他进行思想交流、沟通,并发觉他确有悔改的愿望,并对学习还有一定的兴趣。我又把他从倒数的第二排调到前面的第一排来关照他,他也很感激。从那以后,我也观察了几天,他上课能专心听讲了,能按时完成作业了,也能严格守纪律了,当时我暗自庆幸说:“总算浪子回头了。”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天班长来向我汇报说:“王明又旷课了。”我当时不相信,暗想:“难道又去上网了?”“走,去找一下。”我赶紧放下手中的备课本,急忙跑向附近的网吧,果然不出所料,在一家网吧里找到了他。他当时也无颜面对我,自觉走出网吧。在回来的路上,我们师生都沉默了很久。在他的心目中,他也许在想:老师一定不愿再听他那无耻的谎言和不守信用的保证。在进校大门口时,他用一种祈求的目光看着我说:“黄老师,您能不能再给我一次改正的机会?”当时,我也用一种真诚的目光看着他:“只要你能痛改前非,老师永远欢迎你!”从那以后,王明同学确实能严格遵守纪律,学习也有了进步,科任老师也都鼓励他、表扬他。接纳他们,作为班主任,对这些“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一定要有恒心和信心,对他们要从不言弃,永远宽容他们。
(可参见,班主任如何正确对待农村“留守学生”,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1123/65006829.shtm。)
后进生有一种复杂的病态自尊心。而他们平时的表现又易使人们产生误解,认为他们似乎没有自尊心。实际上后进生不但有自尊心,而且自尊心是极其强烈的。由于他们是“双差”生,日常的行为表现往往与教师的要求、班级日常规范产生矛盾,遂导致病态的自尊心理和行为。他们往往怀着一颗冷却和被扭曲了的心理过日子,总是固执地用冷冰冰的眼光和方式看问题、想问题。他们自由散漫、目中无人、不守纪律、我行我素。他们的很多表现是对病态自尊心的自我满足,是一种幼稚和做作的自我情感享受。班主任在教育转化“后进生”时,一定要避开这种病态的心理锋芒,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侮辱他们的人格。要从真心实意建立和培养感情入手,亲近他们、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潜藏的“闪光点”,用自己火热的心去温暖后进生那冷却的心,使他们在充分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追求进步。
3.以爱架起心灵沟通之桥
教师要在“后进生”的心目中树立威信,取得他们的信任,就要从感情上亲近他们,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隔阂。与学生沟通的时候,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情绪。学生在情绪上过于高亢激动或低迷消沉的时候,是不容易接受老师正面的批评的,即使是善意的批评,也是事倍功半。有效的沟通必须是双方情绪都稳定后才能展开。当学生情绪失控时,应当采取冷处理的办法,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后进生缺点多,毛病多,容易让人生厌,很少得到别人的关怀和温暖。在家庭和学校经常受到冷遇和歧视,也是造成他们长期“后进”的重要原因。班主任必须以真挚的感情热爱他们,关心他们,对他们不嫌弃、不歧视、不疏远,而代之以关怀、亲近、热爱。班主任只有诚心诚意对待他们,与他们沟通,他们才会信任班主任,消除对立情绪,把班主任当作朋友,和班主任说心里话。此时,他们内心的矛盾就可以通过诉说发泄出来,这样沟通的平台也就顺利搭建了。这时,他们才可能把班主任提出的要求看作对他们的帮助。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内心深处产生感激之情,产生被信任感和被尊重感,是后进生接受教育、发生转变的良好开端。
4.善于引导学生将优势智能领域泛化
首先,对于后进生的转化,要立足于调动他们思想内部的积极因素,启发自觉。如果只是一味指责后进生的缺点和错误,看不到其长处,不能一分为二地对待他们,教师无论讲多少道理,提多少要求,他们也会充耳不闻,无所反应,导致师生之间找不到共同语言。班主任要有正确的学生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就像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去开发出来”,找出学生后进的客观原因,分清主流和支流。要发现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做到长善救失,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对于各种消极因素,教师要善于掌握时机,因势利导,针对不同特点因材施教,避免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指责。要尊重信任他们,给他们自信心和向上的勇气,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看到缺点,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对他们的点滴成绩都要及时加以肯定。要坚持正面教育,耐心启发,诱导他们自觉同自己的错误展开斗争。
其次,还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在学校教育中,有些班主任的确能以爱为先导,使后进生不断进步。但有时大量的转化工作换来的却是后进生比以前还落后的结果,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往往是由于班主任还没能科学地掌握转化后进生的标准,只采取横向对比而忽视了纵向对比。后进生的进步是点滴的,与自身相比较是有进步的,但与其他同学相比则微不足道,于是容易让人产生后进生比以前还落后的感觉。教育者必须清楚认识到,一般学生过去基础好,现在进步也快,而后进生在起点上比其他学生低,其进步与其他同学相比较,往往还是落后的,所以,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不能以大多数同学的理想标准作为后进生的标准,而应该以后进生自身的发展为基准,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后进生”的点滴进步。
最后,还要善于捕捉最佳时机。有几个最佳地转变后进生的时机:一是进入新学校或新班级的时候,后进生往往产生奋起直追的念头,但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也会产生或担心或怀疑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班主任要及时抓住闪光点,因势利导,以诚相待,借助后进生的思想积极因素,使其在新学校、新班级、新起点有新的打算,追求新目标。二是进入新学期或新学年开始时,或开学第一天,第一堂课,第一次作业,第一次活动,通过第一次同“后进生”接触的首因效应,发现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把决心付诸行动。三是后进生得到一次高分数或者为集体做出贡献而受到表扬时,会产生追赶先进的勇气和力量,此时班主任要及时发现这个闪光点,因势利导促进其转化。
5.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后进生往往是“双差生”。他们普遍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差,这也是造成他们纪律差的原因之一。因此,班主任要紧紧围绕他们的学习成绩做文章,改变他们的后进状态。通过各种方式引起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同时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通过补课、课外辅导等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组织他们参与课外学习小组和科技小组,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上一旦取得进步,必然带动思想上的转变。
6.发挥集体教育的力量,形成强大的教育优势
教育后进生仅靠班主任孤军奋战,难免顾此失彼。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和发挥运用班集体的力量。除了教育全班同学,特别要号召学生干部关心、团结、帮助后进生,做到不歧视、不排斥。还可以利用“结对子”等形式组织优秀生帮助后进生,形成强大的教育优势,使后进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产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同时,还要争取得到科任教师、家庭、校外各种教育力量的支持与配合,共同研究制定对后进生的教育方案,采取一致措施,共同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7.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措施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有的因家教不当;有的因家庭生活困难;有的因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有的因教师对学生期望过高,对学生评估往往脱离真实情况;有的因教师言行不一,方法简单;有的因教师对学生亲疏有别,不能一视同仁,过分偏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的情感;有的因纪律观念淡漠;有的因学习基础薄弱,等等。然而,后进生并非处处都差,时时都差,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有时也有一些进步。他们同样有成功的潜能,也同样有成功的愿望,并且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很多方面的成功。教育工作者要深入了解后进生落后的原因,在教育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调动后进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其产生进取的动力,并使他们的积极性向多方面扩散,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满足后进生对爱的需要同时,要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制订可行的前进目标和计划,以及落实计划的具体措施,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让后进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另外,班主任还要善于运用角色转换策略,改进后进生低动机、低期望的状况,增强他们的人生价值感悟和成就动机,使其树立自尊、自信等积极向上的信念,提高其学习生活中的积极性与责任感。
8.不怕反复,耐心教育,持之以恒
后进生有动摇性的心理特征,其通病就是在前进中容易出现反复,因此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变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面对学生的反复,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要允许学生反复,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要坚持抓反复,反复抓。所谓抓反复,就是要注意后进生在转化过程中进步与后退的衔接处,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帮助后进生走出意志薄弱的低谷,针对性强地把握好火候,准确预见,创设过渡条件。所谓反复抓,就是要求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进步不能自我陶醉,对于后进生的旧病复发不能灰心丧气。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对后进生的教育要不怕反复,持之以恒。总之,无论是优秀生的教育还是后进生的教育,都要求我们班主任充满爱心,用爱去感染学生,用真诚去关心学生,用爱为学生的成长支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