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的主要方式
(一)家访
家访是教师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其目的主要是保持家长与教师相互沟通,共同努力来解决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发展。[26]作为联系教师和家长的纽带,家访可以实现教师和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培养教师与家长的感情,这使得家访这种家校沟通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
目前,关于教师家访,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一,教师对家访的认识存在误区。随着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的广泛使用,教师和家长对家访的重要性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第二,家访目的不明确。个别教师对于家访要解决的问题没有清晰的认知,进行家访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第三,家访次数减少。随着QQ、微信的广泛使用,大多数老师家访的次数下降,个别教师甚至不再进行家访。第四,教师与家长交流不畅。由于教育理念、立场不同,教师与家长存在交流障碍。第五,家访缺乏艺术。在家访中,教师通常会当面向家长指出学生的缺点,这导致学生对教师家访存在反感、畏惧情绪。第六,由于家访的次数、时间有限,家访的时效性不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在家访时需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设计家访预案。家访前班主任需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家访的时间、目的,与家长交流的方式,家访达到的效果,等等,并就上述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第二,全面了解家访对象的相关信息。这既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学习成绩、性格、兴趣爱好等,也包括学生家长的基本信息,如家庭结构、家长职业、家长文化程度等,以便家访时有的放矢。第三,明确家访目的。班主任要根据家访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明确的家访目的。例如针对学习成绩下滑的同学,家访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该生成绩下滑的原因,以促进该生学业进步;针对学习困难的同学,家访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影响该生学习进步的因素,并制定相关对策。第四,家访时间要合适。合适的家访时间一般包括如下几个因素:①家长、学生都在场;②避开休息时间,如12:30~13:30,21:30之后的时间段不适合家访;③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家访要及时。第五,谈话方式要委婉。家访时,班主任要用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家长交流,要用公正、客观的语言进行叙述。第六,巩固家访效果。家访后,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表现,时刻了解其思想动向,并与家长就学生家访后的表现进行交流。[27]
(二)家长会
《教育百科辞典》对家长会的定义是:“班主任对学生家长集体工作的一种基本形式。它是学校和家长互通信息、统一思想和认识,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形式。”[28]《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教育类》提出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必要形式……班主任应根据具体的教育任务,以及全校家长工作计划提出的任务,规定一学年中召开家长会的次数、时间和内容,列入班级工作计划。”[29]从上述定义中可知,家长会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家长围绕特定目标开展的、面对面的、以口头形式为主,旨在促进教师、家长和学生有效沟通的一种群体性活动。从活动目标上看,可以把家长会大致划分为如下类型:
1.推介型家长会
推介型家长会的目的是让家长和学生了解班级概况,尽快融入班集体。班主任在家长会上重点介绍如下内容:班级教师构成及特长、个人教育理念、班级建设目标、班级工作计划等。由于这种家长会面对是全部家长,为了节省时间成本和提高交流效率,这种家长会适合集体召开。
2.了解型家长会
了解型家长会分两种情况:一是班主任需要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情况,掌握学生的成长环境,如家庭成员构成、家长文化水平、职业、性格等。对一般情况的了解可以集中召开家长会,对重点学生或特殊的或不便在公开场合讲的,班主任可以找家长个别谈话。二是家长需要了解学生近期的表现,一般情况下可以集中召开家长会介绍学生情况,针对特殊学生,也可以采取个别谈话的方法进行沟通。由于学生及其家庭有可能存在比较特殊的情况,因此,了解型家长会可以用比较灵活的方式召开。
3.培训型家长会
为了保证教育成效,班主任需要对家长进行有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培训。培训型家长会可以通过专家报告、网络学习、实践感悟和讨论交流等方式。为了巩固培训效果,培训型家长会要定期召开。
4.活动型家长会
根据活动内容,活动型家长会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居家类活动,如主题阅读;二是非居家活动,如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这种家长会主题单一、目标明确,可以根据需要适时召开。
5.问题解决型家长会
某些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某个共同性问题,如部分学生违反学校纪律、部分学生学习存在困难,等等。针对部分同学的共同性问题,班主任可以动态分类召开家长会,专门针对各类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找准症结,制定方案,号召家长配合学校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6.激励型家长会
班主任往往需要激励家长参与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参与班级建设、班级服务、班级管理。为了沟通方便,这类家长会可以在线上召开。
7.综合性家长会
有的家长会在内容、参加人员以及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这类家长会要根据会议的内容、参会人员和形式的具体情况认真设计会议的程序和方式,以便集中解决问题。[30]
(三)QQ、微信
21世纪以来,人类大步迈进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传统的沟通方式,人们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的高效、便捷。目前,即时通信软件在人们的交流中被广泛使用,这些软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QQ和微信。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4月发布的《2015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作为使用率最高的社交应用类型,即时通信的使用率高达90.7%,其中QQ、微信是人们最常用的即时通信工具,使用率分别为90.3%、81.6%,与其他即时通信工具之间拉开较大差距。[31]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通信方式的改变,家校之间的沟通方式也更多地由线下转移到线上。目前,在家校沟通过程中,QQ、微信的使用最为普遍。班主任在使用QQ、微信和家长沟通交流中存在如下问题:第一,部分班级没有创建QQ、微信公众号。第二,消息更新滞后,反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三,QQ群、微信群中无关紧要的消息过多。第四,由于面对人数较多,教师与家长不能及时、有效沟通。
针对上述问题,班主任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积极建立班级QQ、微信公众号,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提供平台支撑。第二,班主任根据自己班级情况,对推送的消息进行分类,并对消息分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适时跟踪,为后期优化做好基础。第三,用图片、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推送消息,使推送的消息更加具有吸引力。第四,建立反馈机制,归纳、整理家长在QQ、微信平台上反馈的意见,并根据意见提出相应的调整措施。第五,及时告知家长QQ群、微信群交流规则,减少无关信息的刷屏。[32]
课后思考题
1.简述科任教师在班队管理中的作用。
2.简述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沟通的策略。
3.简述班主任与少先队的关系。
4.简述生命教育的原则、内容及实施途径。
5.围绕生命教育,家庭和学校如何展开合作?
【注释】
[1]冯建军.论专职班主任及其制度保障[J].班主任,2016(07):5-10.
[2]沈宇红.中学任课教师参与班级德育管理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周存军.班主任减负路径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9(13):17-20.
[4]冯思源.教师威信的伦理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鲁春华.班主任权力失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可参见,科任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实施办法和月考核细则,https://wenku.baidu.com/view/7844536227d3240c8447ef3c.html。
[7]王晋,杨喆.班主任成长的组织支持:本土观点与域外观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0):29-34.
[8]李建军.谈班主任工作与中对建设[J].内蒙古教育,2008(7):31-32.
[9]鲁丹琴.少先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66-75.
[10]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
[11]陆春晔.影响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8-12.
[12]汪冰.“中产娃”父母的焦虑在蔓延[J].商学院,2019(10):115-116.
[13]王毓章.从学习压力角度看中小学生自杀现象[J].华夏教师,2016(5):16-17.
[14]斯倩.基础教育阶段家校合作困境及优化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37.
[15]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3):13-29.
[16]黄河清.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J].教育评论,2001(04):24-27.
[17]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中国教育和人力资源研究”课题组.2004年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5):75-82.
[18]斯倩.基础教育阶段家校合作困境及优化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42.
[19]黄河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比较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2):28-34.
[20]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吕明,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05-106.
[21]黄渊基.生命教育的缘起和演进[J].求索,2014(08):172-177.
[22]樊富珉,张天舒.自杀及其预防与干预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44.
[23]刘慧.生命教育内涵解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3(09):93-95.
[24]黄渊基.生命教育的缘起和演进[J].求索,2014(08):172-177.
[25]王颖.中小学生命教育理念及实施策略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9.
[26]刘洁云.我国教师家访制度的时代变迁及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7.
[27]徐明霞.小学教师家访情况调查研究——以枣庄师范附属小学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9-32.
[28]张念宏.教育百科辞典[Z].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8:75-76.
[29]李春生.中国小学教育百科全书·教育卷[Z].沈阳:沈阳出版社,1993:231.
[30]鲁自力.家长会召开形式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19(13):29-30.
[3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R/OL].http://www.cac.gov.cn/2016-04/09/c_1121534296.htm.2016-04-09.
[32]杨庆庆.小学家校沟通中微信使用现状研究——基于传播学的研究视角[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