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意义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前提,其根本目的在于贯彻和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班队工作者只有真正全面地了解和研究学生,对学生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在班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进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与优势,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班队工作者应本着对学生全面负责的态度与精神,将了解和研究学生与教育学生紧密结合起来,经常及时而全面地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情况,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与管理作用。
(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中也提到“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队工作者管理与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班队工作者的管理与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每个学生个性特征、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等千差万别,作为班队工作者只有科学、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自身教育对象,对学生情况掌握得越清楚,教育才越能有的放矢,才越能依据学生个体自身的特点与优势,采取科学的管理与教育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良好的教育与管理效果。
(三)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基础
追求有效、高效的教育是每个班队工作者的价值取向。《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基本理念第一条指出:“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教育的有效性需要基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性把握与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如果班队工作者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不能全面把握班级的情况,就难以做好班队教育与管理工作。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运用有效教学影响提高教育与管理的有效性,只有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才是有效的。对于教师而言首要任务应该是了解和研究学生,只有真正深入了解学生,班队教育与管理才有生命与活力,才会焕发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