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体发展的阶段
班集体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组建、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教育培养和社会化的过程。
(一)组建阶段——松散型班级群体
在组建阶段,学生们尽管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群体成员彼此之间缺乏充分交往,彼此处于陌生状态,班级的核心和动力是班主任。班级对班主任有很大的依赖性,班集体的目的任务都来自班队工作者的要求,任何活动也都需要依靠班队工作者组织指挥,靠行政手段组织班级,群体没有形成大家认同并愿意遵守的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差,聚合力弱。因此这一阶段是班队工作者最繁忙的时期,也叫松散群体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由班队工作者引导班级前进,在这一时期,班队工作者必须对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遵守的规章制度,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二)形成阶段——合作型班级群体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有了一定的交往和了解,学生之间的交往不再局限于以个人情感为纽带,而是逐步建立在集体意识之上。学生群体开始分化,涌现出一批表现活跃、受关注的积极分子。在班队工作者的引导培养下,班级中各种组织机构逐渐健全完善,班规班纪慢慢健全,班集体的核心初步形成,班委会在同学中威信逐步提高,各种教育功能开始发挥,骨干力量的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这个阶段由班队工作者与班干部共同管理班级,班队工作者从直接组织逐渐过渡到培养和指导班干部组织开展集体活动。但是,正确的班级舆论与良好班风尚未形成。
(三)发展阶段——自治型班级群体
这一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不仅学生干部,多数学生也能互相严格要求。教育要求已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也无须外在监督,已经能自己管理和教育自己。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勤奋学习,各项活动表现良好。此阶段的主要标志是:由班队工作者担任组织者过渡到由班集体的各种自我管理机构担任组织者。
(四)成熟阶段——自我更新的民主群体
这是班级群体发展的最高、最完善的阶段,是班集体趋向成熟的时期。这一阶段,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大多数学生能用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指导自己的行动,学生有较强的归属感、荣誉感和集体主义观念,学生普遍能进行自我管理,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主动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形成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整个班级洋溢着平等、和谐、积极、进取的心理氛围,班级能够高度自主地进行运转。各种权威逐渐淡化,班队工作者成为学生的顾问、参谋,民主平等关系中的“首席”。此时,班集体已然成为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能不断自我超越、自我更新,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