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排座位

二、排座位

教室座位是教室文化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班队工作者进行班级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座位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有效,将直接决定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决定着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合理排座位对于打造良好的班风班貌,促进班级正能量的形成,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教室座位编排策略

要取得课堂座位编排的良好效应,班队工作者在编排座位时需要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学习、品德、性别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搭配,并加以动态的定向组合。

1.生理因素

编排座位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身高、视力、听力等生理因素,要按学生的高矮,从前到后依次排列,以使学生的视觉区在定向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还要把视力、听力较差的或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学生编排在离老师和黑板较近或进出方便的座位,尽量给予照顾。例如,患近视眼的学生坐在与黑板相距5~6米的位置为宜。

2.个性特点

班队工作者在编排座位时,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的个性有差异性,也就有互补性和制约性。班队工作者应努力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并根据每个学生个性的长处、短处进行合理搭配,促使他们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例如,把秉性不同的学生混合编排,使性格外向、内向的结合就座,使之产生性格互补;考虑学生的气质差异,使各种气质类型错开搭配,以形成学生完善的心理品质等。相反,需注意不能把个性相近的学生编排为邻座,否则会助长其性格弱点。

3.兴趣爱好

很多教师缺乏对学生各方面的了解和认识,仅由成绩去评判学生优秀与否,不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和优势所在,这会影响到座位编排的高效性。在进行座位编排时,班队工作者还应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相同的人坐在一起可以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促进班级良好的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坐在一起可以互相学习,共同分享,扩大学生知识范围。

4.学习水平

座位的编排还应考虑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资优生与学困生坐在一起,能够以优扶困,同时给学困生提供向资优生学习的机会,还能形成一种竞争的气氛。同时,能使学困生学生感到老师不但没有忽视他们的存在,而且在想方设法地帮他们提高,从而增强自信,发奋努力。如果将学习水平相近的学生安排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因为他们学习成绩相当,坐在一起会形成互不服气、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科学地安排座次,要讲原则、讲科学,做到公正、合理、平等,要考虑到学生性格的协调、身体的发育等诸多因素,应让座位的编排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教室座位具体调整方式

1.定期轮换

班级座位可以进行定期轮换。定期轮换不但使每位学生获得了座次平等的机会,而且还隐含着其他的教育作用。因为,每一次的调换都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对调节学生心理有一种积极的作用,也对学生之间扩大交往提供了空间,对学生之间建立友谊大有裨益。定期轮换可以按列轮换和按行轮换。按列轮换,解决了“边角一排”的分配;按行轮换,会解决教室“最后一排”的分配问题,但应注意这会使个矮的学生受到影响。另外,在按列和按行轮换中,可采用行与行组合或列与列组合的方式进行轮换,例如教室前三行和后三行轮换。

2.小组互换

小组互换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班级内座位布局采用小组组合式,即在班里取消行和列,把座位前后错落摆放成一个个的小圈组合,每次轮换时,整个“圈”一起调整。这样的安排,要求老师既要将学生合理分成小组,又要插空摆放座位使得每个孩子都能看清黑板。另一种方式为在传统的教室座位布局中采取“小组固定”的方式,即前后4人或6人组成一个整体,小组内部可以互相调整。在教室座位调整中,每个星期全班都要以小组为单位变化一次座位,让每一个同学在一学期之内几乎都能把教室的每个方位坐遍。

3.抽签

班级座位可以用抽签方式决定。先抽出排数,再将该排学生依高矮顺序排出座位,与邻排同列的学生成为一组。

在班队教育与管理中,不论是哪种座位布局和编排方式,作为班队工作者,要始终秉承“尊重学生”和”利于学习“的前提。“尊重学生”是指在座位调整中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愿望,甚至让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自己选择座位,当然也不是任意想坐哪里就坐哪里。所谓“利于学习”,就是排座位要考虑生理、心理、个性、成绩、兴趣爱好等因素,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坐在一起,使座位效益最大化。

【案例7-1】

第38号座位[2]

“老师,您能让我到38号座位上去坐吗?”

“老师,我也要求坐到38号座位上去!”

星期四午饭后,我们班的徐健、徐军两位同学急匆匆地赶到我的办公室,都争着要坐上38号座位。唯恐我不同意,两人都抢着说明理由。

我示意两人一个接着一个慢慢讲。只见活泼好动、个儿高高的徐健首先说:“徐老师,我的学习成绩不好,经常给您惹麻烦,给班级抹黑,您对我伤透了心。老师,我知道自己不对,但我自己管不住自己,所以想到38号座位上去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和监督。”他说着用满含泪水的双眼望着我。

这时,个子矮小、性格内向的徐军激动起来,抢着说:“老师,我想改掉吃零食的坏习惯,更想提高成绩。”说着用一双期盼、乞求的眼睛盯着我。

看着两个“毛病”不少的孩子都抢坐38号座位,我内心感到无比激动,为自己的“金点子”而感到兴奋和自豪!

我们602班只有37个同学,怎么会有第38号座位呢?38号座位有怎样的“魅力”呢?走进602班,你就会发现教室后排正中间,有一张与众不同的单人课桌。这张桌子比其他的桌子高出10厘米多,桌面也大许多,桌子前方竖立着一个写有“爱心专座”四个红色美术字的木牌,“爱心专座”两边分别写有“需要同学们的帮助”“需要老师们的关爱”的提示语。这就是我们602班的第38号座位,现已成为我们班与众不同的一道亮丽风景。

第38号座位——爱心专座的设立,源于公交车上“老、弱、病、残、孕”专座的启发。凡是期待进步、期待帮助的留守儿童才有资格享受“爱心专座”。在“爱心专座”上的同学将会得到以下关爱:①每节课至少有一次被提问的机会;②教师须面批其作业;③班主任每天须与其谈心一次;④班干部须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帮助;⑤所提出的学习上、生活上的问题班主任、任课老师须立即解决;⑥优先参加班级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⑦坐满一周将会被评为班级“进步星”。但也要受到以下制约:①自觉遵守纪律,不骂人,不打架;②上课必须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③每天须改掉一个小毛病;④一周内须为班级做两件以上的好事;⑤作业书写必须认真工整;⑥时刻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

第38号座位设立一个月以来,有两位留守儿童在我的有意安排下接受了“爱心”的沐浴和洗礼,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我喜在眉梢,笑在心头。

出乎意料的是现在有两人抢坐第38号座位。望着徐健、徐军两位同学期待的目光,我一时难以决断,脑海中交替闪现出两位同学的情况。

徐军同学父亲在外务工,他性格内向,学习成绩较好,与同学相处融洽,但爱吃零食,自理能力较差;徐健同学父母均在外务工,他性格外向,爱玩好动,善打乒乓球,独立生活能力强,但学习成绩较差,经常与同学产生矛盾,自控力较差,情绪波动性大,我对他付出了十二分的努力,但收效甚微。

相比之下,徐健同学更需要关爱。我做通徐军同学的工作,由徐健同学抢得第38号座位,接受“爱心”洗礼。

徐健同学坐在第38号座位上老实多了。我坚信这是一次转化的好机会,于是,我以班主任的身份立即召开本班六位任课老师座谈会,进一步明确“爱心专座”的内涵,要求任课老师尽力配合我经营好“爱心专座”;接着召开班干会,向各位班干部明确帮助徐健同学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

在全体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徐健同学在第38号座位上坐了一周又一周,一次又一次地获得了“进步星”。看着徐健同学的成绩在不断提高,毛病在不断减少,好人好事记录在不断增加,更加坚定了我继续经营“爱心专座”的信心!

在案例7-1中,“第38号座位”是“获得关爱、帮助和监督,争取进步,改正缺点或错误”的同义词。案例中的班主任给班级座位赋予了教育意义,座位不再是一把椅子、一个位置,而是一种责任、一种环境、一种经历。座位的教育意义需要长时间的滋养才能生成,才能被全体学生认识到并认可。怎样给班级座位赋予教育意义,这需要靠每一位班主任用心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