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学班队活动的意义[2]
班队活动对小学生个人的成长以及对班队的组织和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儿童都喜欢活动,通过班队活动可以实现学校以育人为核心的教育目标,同时可以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小学班队活动是班队工作者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班主任进行班队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一次精心设计的班队活动所起到的教育作用远胜于一百次空洞的说教。通过小学班队各种活动,实现班队管理的目标,同时使学生获得发展。小学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组织开展班队活动。
(一)班队活动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和途径
其一,班队活动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知行合一提供条件。
小学生品德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而组织班队活动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这是因为小学生接受新事物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生动形象的活动更有利于他们道德认识的形成和发展。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具体形象的活动能使他们得以比较和鉴别,获得更直观的感受,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陶冶道德情操,产生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在案例6-1中,班队工作者即利用有意义的活动实现对小学生的教育目的。
【案例6-1】
有位班主任为了向孩子进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在班上进行了一次“猜”的活动。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猜”字。“猜”什么呢?学生们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接着老师把学生分成四组,给每个小组布置了“猜”的任务。按照老师指定的不同地点,去猜猜老师叫你们来干什么。大家立即行动起来,第一组来到建筑工地旁,看到的只是破砖烂瓦。学生们一阵莫名其妙之后,仔细一想恍然大悟:“这里的砖头瓦块原来堆得好好的,是我们练武时搞得乱七八糟的。”“老师是让咱们想想这样破坏公共财物对不对。”大家越说越热烈,越说越有感受。第二组来到槐树下,看到因放箭和放飞刀被扎得皮开肉绽的树干,同学们心里难过极了。第三组在操场墙边看到了被个别同学乱涂乱画的墙壁,非常气愤。第四组在厕所旁看到由于有的同学舞棍锤壁,而墙土掉落的情景,无不谴责这种行为。各小组回到教室里,纷纷说了老师要他们猜什么,有不文明行为的同学惭愧地低下了头。老师因势利导地进行了文明行为和爱护公物的教育。
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的道德认知得到了提高,道德情感得到了陶冶,并将道德认知转化成了道德行为。活动实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来源:于家鹏,施克灿.班集体活动的组织(上)[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12.)
其二,班队活动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认识能力、提升智能水平不可忽视的条件。
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内容,灵活多样的方式,拓宽了小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班队活动组织开展的过程中,小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种基本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升。
其三,班队活动是发展小学生良好个性、培养其自主活动能力及创造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
班队活动的主体是小学生,小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的内容,确定活动的方式,有利于自身特长的发挥。小学生个性的树立与完善是依托各种类型的班队活动来实现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班级活动的自主组织和开展,不仅对小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形成提供了平台,也可以使小学生建立自信心,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为创造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
(二)班队活动是促进小学班集体建设和发展的有效方法
1.通过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在班队工作者的指导下,班队活动中的成员不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个体,而是一个整体。大家一起出谋划策,一起面对困难,相互支持与鼓励,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与温暖,具有集体归属感,班级的凝聚力随之增强。凝聚力的形成,是一个班集体的重要标志。
2.班队活动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班队活动对班集体的建设非常重要,没有班队活动,就没有班集体。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既可以促进学生与班队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又可以提升全体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批评、抵制不良风气,维护正气的能力,促进正确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舆论生成,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良好的班风、学风和班级舆论是一个班级发展成为班集体的重要标志。
(三)班队活动是提升班队工作者专业素养的有效方法
班队工作者的工作重心就是通过组织各种班队活动教育学生。班队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需要班队工作者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广博的专业知识、智慧的教育才能、富有魅力的教育品格。班队活动有利于提升班队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从而进一步促进班队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