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指导[10]
(一)学习兴趣的激发
第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帮助小学生树立理想、确立合适的目标,提高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三、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第四、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第五、开放的教学时空,课内外相结合,促进兴趣生成。
第六、开展适当的学习竞赛活动。
第七、把小学生其他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
第八、建立和谐的、多重角色的师生关系。
第九、进行发展性、激励性的评价,关注小学生的进步。
(二)学习习惯的培养
1.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内容
(1)制订计划
善于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这对于小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小学生的学习有无计划,学习效果大不相同。
(2)质疑问难
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可以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学习效率,弥补知识缺漏。预习常用的方式有:鸟瞰式、阅读式、试答式、笔记式。
(3)学思结合
课堂上不仅要积极地思考,而且还要善于思考。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引导他们积极发言,敢于提问,大胆质疑,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广阔性和批判性、创造性品质。
(4)温故知新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学得的知识,在一天之后如果不及时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所以,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最好在学习新知识后遗忘尚未开始之前进行复习强化,并养成习惯。复习要突出重点,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如复习形式多样化、多种感官协同记忆、分散复习、整体识记和部分识记相结合。
(5)认真作业
引导小学生养成以下几个小习惯:不依赖别人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前先复习看书的习惯,当天作业当天完成的习惯,正确对待已经批改过发回来的作业的习惯。
(6)专心致志
对小学生加强督促和监控,使他们养成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7)业精于勤
引导小学生树立勤学、刻苦的学习态度。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学业必有所进步;贪玩不努力,便会荒废学业,一事无成。
2.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措施
(1)越早越好,贵在坚持
小学生可塑性强,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容易塑造。不良习惯一旦形成,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所以一定要常抓不懈。
(2)严格要求,反复强化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一方面班队工作者和家长要晓之以理,让小学生深刻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不断给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并且要有赏罚分明的措施,常抓不懈,通过反复练习和不断强化,建立稳固的条件反射,直至形成自动化的习惯。
(3)激发欲望,磨炼意志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渐进的过程。所以班队工作者和家长要激发小学生的成就动机,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抗拒诱惑,培养他们的自制力、自觉性、坚韧性等。
(4)整体培养,相互促进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始于日常生活。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习兴趣、意志品质等都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有整体思维,要全方位培养小学生的生活素质、心理素质和学习素质。
(5)消除恶习,破旧立新
要教育小学生认清自己身上认真学习的“敌人”,下定决心改掉拖沓、懒散、怕苦怕累、不珍惜时间等不良习惯,树立一个崭新的“自我”和过去的“自我”告别。
(6)家校联动,以身作则
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督促。在学业和生活中,班队工作者和家长都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才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合理地组织复习活动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班队工作者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后复习。指导学生复习时应注意的事项:①复习时机要恰当。复习要及时,针对遗忘的进程和规律,最好在学习新知识后遗忘尚未开始之前。低年级学生间隔的时间更要短些。②复习方法要合理。如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多种感官参与复习等。③复习次数要适宜,提倡适度的过度学习,150%的学习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2.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
如预习的常用方式:鸟瞰式、阅读式、试答式、笔记式;常用的记忆方法:札记法、歌诀记忆法、特征记忆法、谐音法、联想记忆法、图表记忆法等。
(四)专注力的培养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心灵的门户。”人的心理过程一旦离开注意,就无法正常进行。良好的注意是小学生进行各种认知活动的基础,是保证学习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衡量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尺。
1.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
(1)无意注意为主向有意注意为主发展
低年级小学生仍处于以无意注意为主的阶段,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认知活动中,有意注意已取代无意注意而占主导地位。
(2)注意的稳定性品质逐渐发展
心理学实验表明,7~10岁儿童注意保持稳定的时间约为20分钟,10~12岁儿童提高到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儿童提高到30分钟左右,若教育得当,小学高年级学生甚至可以保持稳定的注意40分钟。
(3)小学生的注意带有情绪色彩
凡是能激发他们情绪反应的活动或事物,就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4)注意的分配能力有所发展
研究发现,小学二年级和五年级学生的注意的分配能力基本差别不大,说明小学生注意的分配能力发展比较缓慢,他们很难同时注意多个对象。
2.培养小学生学习专注力的方法
教师运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并教会小学生运用。
帮助小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抵抗外界干扰,加强意志锻炼与自制力的培养。如苏联心理学家马努依连科著名的“哨兵持枪姿势”实验,就是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锻炼儿童的意志,训练他们坚持性的意志品质。
加强小学生注意的分配能力的训练。
环境管理策略。排除学习环境中的无关干扰因素,如零食、漫画书、手机、玩具等不能出现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中。
引导小学生学会自我激励。树立正确的学习信念,在达到自我设定的目标时学会自我奖赏,自我强化,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五)班集体学习指导的方法
1.专题讲座法
专题讲座法就是班队工作者根据小学生学习的需要,采取专题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学习指导讲座,讲座的内容可以围绕学习方法,也可以围绕学习能力等进行。
2.经验交流法
班队工作者组织学生们现身说法,在同学之间相互进行学习方面的心得交流。常用的形式有:主题班会、座谈交流会、优秀学习方法报告、作品展览等。
3.诊断治疗法
这是一种个别指导的方法。班队工作者通过问卷、谈话、观察、提问、改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行认真分析,从而诊断出小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课后思考题
1.小学班队日常管理的两种基本模式是什么?它们是怎样的关系?
2.制定小学班队规范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制定小学班队规范有哪些基本要求?
4.小学班队常规教育的实施步骤是什么?
5.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6.惩罚有什么作用?
7.如何正确地使用惩罚?
8.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时间管理?
9.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实践探索
试比较以下列举的6种班规的表述形式,你最欣赏哪一种(或哪几种)?
(1)普通型
负责任、做好分内工作。
按时完成功课并马上订正错误。
听从各组组长的指导。
维护校园和教室整洁。
(2)强制型
男生一律理平头。不能随地吐痰。女生头发不可以奇形怪状。
(3)规整型
尊师重道,有礼貌;
友爱同学,相扶持;
上课专心,守秩序;
搭车用餐,要排队。
(4)押韵型
积极锻炼身体好,楼道里面不乱跑;
见到垃圾弯弯腰,环境卫生人人保。
(5)正反型
课上要专心,不叽叽喳喳;
发言要响亮,不说半截话;
作业要认真,不要总拖拉;
工作要负责,不要马大哈;
游戏要安全,不把栏杆滑……
(6)快板型
早上穿衣快一点儿,刷牙洗脸干净点儿。擦桌扫地彻底点,饭菜可得节约点儿。熄灯以后安静点儿,上楼下楼悠着点儿。游戏安全注意点儿,锻炼身体用力点。读写坐姿直一点儿,回答问题踊跃点儿……
案例探究
案例1
我向同学鞠一躬
都五年级了,我们班同学还是改不了做事马马虎虎的毛病,值日时将扫除工具随手乱丢,为此,我专门召开了“爱护公物”的班会,在会上,同学们也表示“爱护公物,不随意乱丢公物”,我也一再强调以加深他们的印象。可是晚上放学时,我就在班上的卫生区内拾到了一个被丢弃的簸箕和一把笤帚,仔细一看,竟然有五年级(1)班的“记号”。顿时,一股怒火“腾”地窜上脑门,好啊,简直把我的话当成耳旁风了!为了维护老师的尊严,我决定明天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于是,我把簸箕和笤帚拿到了办公室。
第二天早上,我迫不及待地来到了班级,假装拿笤帚扫地的样子。“哎,咱班怎么缺了一把笤帚?值日组长,站起来!怎么回事?”值日组长在班内找了一会儿没找到,我大声说:“昨天班会上我讲了什么?扫帚到底放哪了?”他无言以对。
“去找!”我大喝一声,手指着教室外,“马上给我出去找”。他出去转了一圈——当然找不到,又胆怯地回到我面前,小声说:“老师,我买去,我赔,行吗?”
我声色俱厉地呵斥道:“不行,就要原来的,我要治一治你们这种坏习惯,找不着,不准上课,中午不准回家吃饭!”
他只得出去找,望着他战战兢兢、畏畏缩缩的身影,我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快意。
下午,上课铃刚响,值日组长拿着一把笤帚跑到我面前:“找到了,老师。”
我一看,确实是学校统一发放的那种笤帚,马上意识到其中有假,心想:“竟敢这么骗我,太不尊重我了,看我怎么揭穿你的伎俩。”我歇斯底里地吼道:“你从哪里弄来的?别以为我不知道,说!”
他的眼泪吧嗒吧嗒地掉了下来,一边哭一边说:“怕你不让我进教室上课,只好偷了别班的笤帚和簸箕。”
他这么一回答,好像从头上泼下一盆冷水浇灭了我的怒火,也让我彻底冷静下来。我本想让他改正错误,却逼得他犯了更大的错误。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我是多么残忍啊!为了我那点可怜的尊严,竟如此无理地对待一个学生,我能想象出他是经过怎样的煎熬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于是,我决定做深刻的自我批评。
下午的自习课上,我首先向同学们说明了笤帚事件的原委:“同学们,今天老师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表面上是为了惩罚值日生乱丢班级公物的不良行为,实际上是为了维护我的尊严而导致值日同学犯了错误,我郑重地向同学们道歉!”说完,我深深地向值日组长鞠了一躬。我亲眼看到:同学们的眼神由惊诧变成敬佩,随后班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值日组长也激动地站起来向大家承认了错误:“老师,同学们,是我不好,昨天把扫帚忘在了咱们班的卫生区了,今后一定改正!”并且主动把那把偷来的笤帚送还原主。
阅读上面的案例,思考并回答:
(1)班主任为什么会犯错?结合班级日常管理的模式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2)班主任应该怎样正确地使用惩罚?
案例2
针对学生上学迟到现象,请看以下两个班主任不同的处理方式:
学生迟到,低着头默默地站在教室门口。
老师:看看表都几点了,还来上学干嘛,还不如在家养着呢!
学生:老师,公共汽车半路坏了,我是跑着来的。
老师:公共汽车坏了,别人坐的车怎么不坏,单单你坐的坏?我看你还是跑着回家吧!
再看同样的事情,另一位班主任不同的处理:
老师看到学生气喘吁吁地走进教室,问:看你满头大汗,出了什么事?
学生:半路公共汽车坏了,没办法,我是跑着来的。
老师:为了学习,为了班级荣誉,你能跑着来上学,这种精神非常好,希望你在各方面都像这样严格要求自己。
请你结合案例中两位班主任的做法进行点评。
案例3
记得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下学期开学初,为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每次作业完成好的都盖上一个红花印章,学校给每位班主任发了几个图案十分漂亮的印章。同学们个个对待作业的态度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作业排列整齐,字迹工整,收到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不料好景不长,仅过了几天,放在盒子里的印章居然不见了,而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就一个晚上让这个盒子在教室里过夜,没有拿到办公室去。我暗暗思忖,一定是哪个同学觉得好玩悄悄地”顺手牵羊”了,我想,或许是这个同学羡慕其他同学得到老师的特别奖赏,他却因为作业习惯不太好,字体不理想,得不到老师的这个奖赏,出发点应该没有多大的主观恶意,但是,如果我再麻痹大意的话,会纵容同学走向不诚实的道路,我得留意了。不过,这个拿了印章的同学,知道老师已经发现印章不见了,一定是忐忑不安的,如果我再在班级中把事情扩大,可能达不到教育的效果。于是,我只是轻描淡写地扔下一句:“我本来想给那些作业写得好的同学印一鲜艳的小红花,但是现在红花印章不见了,算了,不印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改给同学印五星时,无意间发现有个同学在自己本上印了好几个红花。我一下子愣住了,难不成这印章是他“顺手牵羊”的?我顺势问了一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来不及反应:“是我自己印的。”“你这印章哪儿来的?”一时他支支吾吾起来,说不清楚。我心中怒火一下子烧了起来。可理智告诉我,还得强压心头怒火,于是不露声色地对他说:“你走吧。”又过了一天,我抽空让这个同学跟我到办公室去。在走廊上,我边走边和颜悦色地问他:“今天放学后,谁来接你?”当他告诉我说是他奶奶接时,我又对他说:“我想让你妈妈来接你,我想跟你妈妈聊聊。”然后,一路到办公室没有说话。走进办公室,或许是事隔了一天,我一点火气都没有了,只问了他一句:“你的红花本子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就告诉了我,印章是他拿的,并且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下次再也不做这样的错事了。从这以后,这个同学真的不再犯这样的错误,而且在其他方面的表现进步也很大。回首对这同学的教育历程,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如果一味地居高临下的说教或训斥,反而会引起同学们的反感,收不到教育的效果。如果你为该同学留有空间去思考,在同学面前为他保留一点面子,让他自己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教育就像春风细雨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请运用班级日常管理的知识评价这位老师的做法。
案例4
由于学校小卖部的成立,孩子们下课都去那里“光顾”。有一天张芷维委屈地说:“老师,我的一元钱丢了。”一元钱,对于孩子来说,那可是他一天的花销啊!我对他说:“你别急,这钱老师一定会帮你找到的。”听后,他便满怀希望地等待。
一元钱是小事,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大事啊!为此,我对一元钱进行了“侦破”。下课时,我故意找了几个学生了解情况。上课了,我平静地说:“×××同学,请你来一下!”孩子慢吞吞地走出教室,我问他:“知道老师叫你干什么吗?”他立刻争辩道:“老师,钱不是我偷的!”一下子我全明白了。我接下来说:“老师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不会偷拿别人钱的,你捡到了钱,应该交给失主啊!”他说:“老师,我错了,钱让我花了,明天我还他行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还他,以后再捡到钱要想着还给失主啊!”一个“偷”和一个“捡”字,只要教师换个说法,既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请说明上例中这位老师运用的是什么管理模式?结合案例谈谈这种模式的优缺点。
【注释】
[1]李晓明.班主任工作总结[EB/OL].http://www.doc88.com/p-7788001516794.html.
[2]许丹红.打造小学卓越班级的38个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38-39.
[3]沈嘉祺.小学班队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69.
[4]陈爱苾.春华秋实每一年:班主任的每一学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5]李秀萍.班级日常制度生活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9(19):24-27.
[6]郑立平.把班级还给学生: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创新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7]章晓慧.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我的班主任工作艺术[J].基础教育,2007(6):40.
[8]郑立平.教育惩戒的思考与探索[J].教书育人,2010(08):62.
[9]程晋宽.班级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56-59.
[10]秦启轩.小学班队管理实务与案例分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9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