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订班队工作计划的基本要求
(一)主题鲜明,服从整体
班队工作计划往往要规定班队教育与管理活动所达到的预期目标,明确集体和个人在某一时期的努力方向。班队工作计划作为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实现学校工作计划的重要环节,它的制订要遵循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和学校的各项培养计划,同时,作为班队工作的整体设计与安排,它要与学生的培养任务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因此,班队工作计划的主题必须是鲜明的,主旨必须是健康的,学生成长发展的方向必须是符合社会和教育方针要求的。班队工作计划需要服从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服从于整个学校教育的目标,围绕学校的中心议题来完成。从整体上要体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精神,从具体工作上又要体现出正面、积极、有利于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内容。
(二)目标明确,内容具体
班队工作目标是班队工作计划的灵魂和生命,是制订班队工作计划的出发点,有了目标,计划才有方向。因此,在制订班队工作目标时,要确保目标具体、可衡量,切忌大话和空话。一般来说,目标值的表述有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定量表述标准明确,易于操作,实施中也便于考核和控制。学生巩固率、及格率、优秀率、体育达标率等具体数值,均为定量目标值,例如,“我班本学期目标如下:学习方面,70%的学生考试成绩达到优秀,及格率95%以上;纪律方面,迟到和早退学生控制在5人以下;主题活动方面,本学期预计开展5次主题班会活动,4次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等”。但班队教育与管理工作有很多方面或在很多问题上都有很大的模糊性,不宜量化,有的也不能量化,适用于定性目标表述方式。定性目标值是对事物质的规定性的描述,它显示的是事物发展一定阶段或程度上的具体状态。因此,定性目标值必须有具体描述,显示出人们可以理解的程度或状态,以利于考核与控制。
(三)立足实际,切实可行
制订班队工作计划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学生实际状况、班级条件、环境等因素,确保计划切实可行,避免形式主义。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不同层次的班级,同样的工作,会有不同的计划内容。因此,班队工作计划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这样的计划才可行,才能行之有效。比如,小学生社区教育活动,城市和农村实际状况有较大的差异,明白了这一点,我们的班队工作计划才有实用价值。其次,班队工作计划要切实可行。例如,有一个后进班,新任班主任在制订班队工作计划时,要求期末结束全班同学及格率达到100%,由于要求过高,又没有其他保障措施,结果成了空头计划。由此可以看出,班级计划要有针对性,所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切实可行,工作计划内容应符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可以实现。班队工作计划目标与内容过高难以达到,过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此,在制订班队工作计划时,一要内容完整,顾及班队工作的各个方面;二要内容充实,措施具体,可操作性强;三要责任清楚,落实到人;四要有检查、督导、评价的方法和措施。除此之外,班队工作计划为了做到切实可行,还必须主次分明,强化班队工作的主攻方向,同时协调和顾及其他方面。
(四)以生为本,集思广益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教育的力量,班队工作计划的实施,需要班队工作者与全体学生共同努力。所以,在制订工作计划时,既要保证与上级教育部门指导思想的一致性,又要注意反映本班学生的要求和愿望,使学生在班队工作计划中看到自己的利益,或使他们了解达到班队工作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因为制订班级工作计划不只是班队工作者个人的事,而是所有执行计划的人共同的事。班队工作者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在制订计划时把学生放在一种被动的位置上,而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与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同时征求任课老师意见,由多方共同参与决策,制订出师生共同认可的班级工作计划,这既是使师生深入和正确了解班队工作要求的重要一步,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动员,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能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能够增强学生对班队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使全体学生自觉围绕班队工作目标去努力。
(五)计划严密,机动灵活
班队工作计划的制订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反复的论证与修改,制订出的计划需要严密周到,具有系统性。班队工作计划制订与实施都会对班队的整体建设和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在制订班队工作计划时,要认真总结以往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对尚未完成的任务要继续抓紧落实,对完成不好的工作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工作任务。在计划中要体现出不同内容工作的“过程”和向深入发展的安排,体现出对不同学生教育的逐步深入,使班队工作前后连接、纵横协调、循序渐进。同时,班队工作计划也需要具有灵活性,在实施中进行修正落实。班队工作计划是班级为了达到目的、工作任务要求的预先设想,不可能和未来的实际情况完全一致。这就需要在班队计划实施中进行修正,修正时需要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经过各方意见的取舍,对班队工作计划进行调整、删减与补充。
【案例3-4】
教育学生憧憬充满希望的明天[4]
“丁零零……”上课铃声响了,又是周一的早读。同学们像往常一样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拿出自己的课本,开始了早读。忽然,教室门外传来一声清脆的“报告”声。我仔细看了看教室里,学生到齐了,心想:“没有迟到的学生,会是谁呢?”接着,又响起了一声响亮的“报告”。此刻。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停止了朗读,朝教室门口看去。我急忙走过去,打开教室门,原来是校少先队大队部的宣传委员——六年级(1)班的刘如同学。她很有礼貌地告诉我,大队辅导员刘老师让杨子健同学在升旗仪式结束后,上主席台领奖,现在就让他去做准备。顿时,教室里显得异常安静,同学们都感到莫名其妙,惊奇地看看杨子健,又看看我。我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对杨子健同学来说,他平时毛病不少,最大的毛病是管不住自己。在课堂上,一般要求不能随便说话,可他常常不自觉地与其他同学搭话,影响这些同学的听讲;对各科作业,老师都要求认真细心、按时完成,可他的作业总是写得毛毛糙糙、丢三落四;他也知道不能因一点儿小事与同学发脾气,可一遇到具体情况,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对于他的不良表现,老师常常因势利导进行纠正,他要么找各种理由掩饰或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要么即改即犯。总之,在他的心目中只有他自己……在同学们的心目中,他能不惹事就算谢天谢地了。
由此,今天,同学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杨子健同学会得奖,我也有些纳闷儿,便问刘如同学:“去领什么奖?”她说:“上周杨子健在操场捡了100元钱,交到了大队部,学校要表彰奖励呢。”话音刚落,教室里举座哗然,有的学生说:“不可能!”有的说:“不会弄错吧!”有的直接问刘如同学:“这是真的吗?”还有的干脆表现出不满。
刘如同学走后,教室里已经“吵”得沸沸扬扬了。为了让教室里恢复正常,我只好敲了敲讲桌。在同学们安静之后,我试探地问杨子健同学:“这是真的吗?”杨子健自信地点点头,说:“老师,是真的!”我将信将疑地说:“你快到大队部去吧!刘老师还等你呢。”
由于杨子健同学平时走路没个好的姿势,同时,上小学五年以来,从来都没有上台领过奖,这是第一次领奖,并且是在全校师生升旗仪式后的大场合领奖,我真担心他上台领奖时因激动而走不好,会闹出什么笑话。于是,临出教室前,我对一同派去为我班领流动红旗的赵亦葭同学说:“你下去以后,好好教教他上台的一些礼貌动作。”同学们听了,嘻嘻地笑着,杨子健同学却不好意思地用手挠了挠头,跟着赵亦葭同学走出了教室。
不一会儿,下自习课的铃响了。同学们都来到操场,排成整齐的队伍,参加升国旗仪式。随着国旗的冉冉升起,升旗仪式结束了。按惯例下项活动该是通报上周各班级的综合考评结果,为成绩突出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可是今天有所不同,教务处的李老师从教师队伍中走出来,对着话筒首先讲述了我班杨子健同学拾金不昧的事迹,接着说:“学校决定对这一拾金不昧的事迹进行表彰奖励。下面,请五年级(3)班的杨子健同学上台领奖。”此刻,台下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杨子健同学在响亮的掌声中走上了主席台,从王校长的手中接过了两张珍贵的“阳光卡”(本学期学校开展星级好少年评选活动,“阳光卡”是学校在这次活动中为激励各方面有进步和表现优秀的学生特设的奖品)。
“丁零零……”上第一节课的铃响了。在我拿着课本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感到教室里格外地安静,似乎同学们都在有意地期待着老师的到来。在我就要踏进教室门的瞬间,突然意识到,今天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绝好机会,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我便在教室门口停留了几分钟,进行一番思考准备之后,快步走进了教室。这时,我看到孩子们个个都忽闪着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望着老师,好像企盼着什么。于是,在课前师生问候完毕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因为杨子健同学,老师十分高兴,上课前,我们首先对他出色的表现,再次致以热烈的鼓掌好不好?”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一阵掌声过后,我又说:“同学们,你们想听听杨子健同学此时此刻的想法吗?”同学们一听,都来了兴趣。
班级的小记者王如月第一个走出座位,开始了采访:
“请问杨子健同学,此时此刻你心情如何?”
杨子健同学摸着脑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很高兴,也很激动!”
王如月又问:“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最想做的是什么?”
杨子健说:“我想以后好好表现,我还想得到一张‘阳光卡’。”
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按照学校星级好少年评比规定,得三张“阳光卡”就可以换一张“一星级好少年卡”),他却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这时,我替他解围:“同学们,你们今天有什么想法?”
许多同学都举起了手,我选择了最淘气的龚邦伟同学,他站起来说:“他不应该得‘阳光卡’,因为他平时表现得不好。”
我还没有来得及发话,活泼可爱的党毅伟同学就笑眯眯地从座位上直接站起来说:“我觉得他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可以得‘阳光卡’。”
最爱较真的孙文琪也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细声细气地说:“我认为,杨子健同学虽然平时有很多的缺点,但今天的做法却值得我们学习。”
最有见解的张旭哲也坐不住了,站起来大声说:“我认为杨子健同学的这种做法是拾金不昧,这种高尚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他应该得‘阳光卡’。”
此时,不用我多说,教室里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目的达到后,我开始了课堂教学,这节课,杨子健同学仿佛变了个人似的,表现得格外出色。
请对本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谈一谈你的看法,结合案例,说一说班队管理工作的理念是什么?在实际班队管理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践行?
课后思考题
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请以一种途径或方法为例,并结合小学教育实践,说一说该怎样运用。
3.请结合本节所学内容谈一谈,作为一名班队工作者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班队管理工作理念?
4.小学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什么?如何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订班队工作计划?
5.设想一下,你刚接手一个新班级,请为自己第一次与学生见面撰写一份发言稿。
6.请结合本节课内容,草拟一份小学班队工作计划,并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学习。
【注释】
[1]马新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评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111.
[2]张延权.21世纪班主任工作案例[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1:27.
[3]赵桂红.班主任对学生的谈心与心理健康教育(修订版)[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55.
[4]王克锋.中小学班级管理问题分析[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8:27-29.